2023年全球经济会面临大衰退吗?我国该如何应对?

产经 来源:中国财投网 2023-03-02 14:28:52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2.9%,2024年将升至3.1%。报告指出,全球抗击通胀、俄乌冲突以及疫情在中国的反复对2022年的全球经济活动造成了压力。前两个因素将在2023年继续影响经济活动。

弱复苏下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衰退风险有所增加

《金融时报》记者:在各国收紧货币、疫情反复和地缘政治等负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22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对于2023年的全球经济形势,您有怎样的判断?

温彬:2022年四季度以来,主要国家不断收紧货币政策,冬季到来后奥密克戎新变种引发各国季节性疫情,全球经济复苏动力式微。一是地缘政治和疫情等外生性冲击挥之不去。随着俄乌冲突走向长期化,欧洲能源仍面临供应问题,尽管去年冬天天气偏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能源危机,但欧洲的工业基础依然遭到了严重削弱。全球化逆转和贸易保护主义崛起,将长期影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威胁全球贸易稳定。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结束“全球大流行”,但“经济后遗症”依然存在,突出表现为对劳动力市场的长期冲击和疫情防控期间超宽松财政与货币政策的退出问题。这些外生性的不稳定因素依旧在较长的周期中推升全球通胀和抑制全球产出。二是全球通胀降温十分缓慢。除少数能源与粮食安全边际较高的制造业国家、部分长期陷入通缩的国家以及一些大宗商品供给国外,其余国家仍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美国、欧元区、英国通胀压力较前期出现了边际改善,但粘性依然较强。部分国家通胀仍在上升,包括日本以及部分北非、中亚和东欧地区的国家。从目前看,即便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已开始回落,但全球长期通胀中枢的抬升不可逆,疫情之前中速增长与温和通胀的“大缓和”时代一去不返。三是全球多数国家正在以紧缩性的政策抑制需求。面对供给冲击引发的高通胀问题,各国不得不以压缩需求的方式为通胀降温。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竞相加息,主要经济体中,仅中国、日本、俄罗斯和土耳其并未加息。四是全球流动性和金融环境收紧。在经济和政策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导致全球市场表现出紧张态势。此外,多数国家加息幅度不及美国,引发资金回流,全球流动性紧缩、金融环境收紧和本币贬值也使得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面临债务困境。

面对弱复苏下的多重挑战,202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衰退风险将有所增加,全球经济将逐步降温并进入“浅衰退”区间。其中,欧元区和英国的衰退风险相对较高,而美国也将面临中度可能性的衰退风险,其就业市场的韧性或能提供软着陆希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有望保持温和增长,强美元与流动性紧缩的压力将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随着主要国家货币政策转向,新兴市场流动性压力将整体减弱,但不同类型的国家仍将出现分化,风险主要集中在能源粮食对外依赖度高和财政贸易双赤字的国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经济进入后疫情时代有利于提升全球经济的活力,预计与中国经济关联性更高的东亚及东南亚经济面临的衰退威胁更小。

三大长期趋势或导致美国通胀难以快速回到目标下方

《金融时报》记者:从2022年三季度开始,美国经济未再现一、二季度的技术性衰退窘境。但在美联储已累计加息450个基点的影响下,美国经济在一些领域出现了明显降温。您认为美国经济是否会延续去年的增长态势?

温彬:2023年一季度,美国制造业、消费、外贸等领域所反映的短期趋势依然会有较强韧性,就业市场供求偏紧也可为经济提供“缓冲垫”。目前看,仅有包含房地产在内的私人投资可能是较为不利的因素,综合看今年一季度美国面临的衰退压力较小。2023年二季度美国经济则有望获得外部需求复苏的支持。随着2022年11月中国防疫措施转向放开,中国经济复苏将成为2023年影响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对美国而言,一是中国海外旅行购物和进口需求将逐步释放;二是中国企业预期改善将增加其对海外投资;三是中国经济改善将使在华美资企业获得更多利润回流;四是资本市场预期改善带来的财富效应。综上所述,中国经济的复苏很可能推后美国衰退的时点,并减轻衰退的程度。

但2023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将面对“浅度衰退”可能。根据纽约联储发布的未来12个月美国经济衰退概率(基于10Y-3M国债收益率模型测算)来看,目前2023年12月的衰退概率为57%,从历史看在这个概率下,美国几乎都会发生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定义下的实质性衰退。不过,预计2023年美国经济面临的衰退或许是浅度和短暂的。一是美国经济并没有较大的系统性风险隐患,与20世纪的多次衰退及2008年金融危机相比,当前美国经济各部门资产负债表仍相对健康;二是劳动力市场紧张有望提供足够的缓冲垫;三是中国经济复苏的正外溢效应则有望减弱全球经济的衰退程度。

2023年我国应重点关注两方面工作

《金融时报》记者:面对愈加复杂的国际形势,您认为中国的宏观政策应在哪些方面着力?

温彬: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为此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会议强调,2023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当下尤其要改善的,就是民企和外企信心。

针对民企,会议要求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对房地产市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和平台经济(“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的政策纠偏,也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民营企业预期。

针对外资,会议要求“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通过开放倒逼改革,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来稳定外资外企信心。

工作任务方面,重点关注两方面工作:一是稳消费。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二是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一方面,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另一方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标签: 全球经济危机 全球经济形势 经济衰退 提高国民收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