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联合发文推动绿氢规模化应用 “深度脱碳尖兵”发展将提速

产经 来源:证券日报 2022-04-09 05:13:29

绿氢发展再获政策支持。4月7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快突破新型催化、绿色合成、功能-结构一体化高分子材料制造、“绿氢”规模化应用等关键技术。

“在‘双碳’目标下,氢能有望成为未来全球重要能源之一。”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绿创办公室副主任郭海飞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我国应大力发展绿氢产业,只有通过无碳能源生产的绿氢才能真正实现零碳排放。

绿氢是氢能产业发展终极方向

绿氢因其零碳排放的特点,被看作“深度脱碳尖兵”,也被业界视为氢能产业发展的终极方向。

“氢气的制取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电解水制氢、化石燃料重整制氢、工业副产氢回收。”郭海飞介绍称,后两种制氢方式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由核能、可再生能源等无碳能源通过电解水等手段获得的氢气被称为绿氢,只有绿氢才能实现真正的零碳排放。

“脱离碳减排谈氢能发展毫无价值。”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发展绿氢是共识,实现碳减排一定要对氢气的制备、碳足迹等环节进行衡量。

3月23日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将发展重点放在可再生能源制氢领域。

高盛发布的氢能深度报告指出,绿氢已成为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的关键支柱。要想在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预计需要在绿氢供应链累计投资5万亿美元。

“氢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子、冶金、油脂、航天、轻工业等领域,在能源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在交通领域。但由于成本因素,目前绿氢的应用占比非常低,只有1%左右,应用中的氢大部分来自于化石能源制氢。”宝光股份旗下的宝光联悦氢能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制成的氢气来源和占比分别为煤炭64%、工业副产21%、天然气14%、电解水1%。此次发布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石化化工企业因地制宜、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绿氢”,推进炼化、煤化工与“绿电”“绿氢”等产业耦合示范。

降低生产成本是发展关键

《意见》还明确指出,加速突破“绿氢”规模化应用等关键技术。

“目前,氢能产业在上游生产、中游储运和下游应用环节均面临挑战,氢能产业目前发展的障碍主要是成本压力较大。”郭海飞表示,如何降低氢气生产、储运等环节的成本是未来氢能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绿氢应用占比较低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制氢成本太高。目前,依靠碱性电解水技术,单台电解槽的氢气制备能力已超过1000标准立方米/小时,工业规模化产氢技术已非常成熟。绿氢应用的成本主要集中在两个环节:一是电力环节;二是制氢环节。电解水制氢的成本有70%来自电价压力。”孙伟表示。

高盛发布的报告指出,到2020年底,用于制造绿氢的电解槽总装机容量只有0.3GW左右。但按照目前正在进行的绿氢项目发展速度测算,到2030年底,电解槽总装机容量将接近80GW.由于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25年电解槽成本有望下降40%。

孙伟介绍称,目前制1立方氢的综合用电成本在5度电左右。按照各地市电价格计算,与天然气、煤炭等化石原料制氢模式相比,制造绿氢成本将高2至3倍。“这就需要提升风、光、水等再生资源发电的转化效率,降低每度电的使用成本。”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也明确提出,将研究探索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支持性电价政策。

在李振国看来,光伏产业的发展对氢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随着产业资本大规模介入光伏产业链,光伏产业的成本将快速下降。如果制氢所需的电力成本能够控制在0.9元/立方米的水平,再加上设备的折旧、运维费用以及必要的资产回报率,把制造绿氢的总成本控制在1.5元/立方米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随着绿氢制造技术的不断突破,绿氢的规模化应用也将不断加速。”西安工程大学产业发展和投资研究中心主任王铁山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氢能产业的发展受电价、应用场景等多方面的影响,但发展绿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后续有望出台更多的配套政策,以支持绿氢产业的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标签: 联合发文 深度脱碳尖兵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上一篇:

下一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