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住“牛鼻子” 过上好日子

产经 来源:右江日报 2022-03-30 08:10:09

【村情简介】那佐苗族乡坝盆村位于西林县西南面,下辖坝盆、拖盆、龙腊3个自然屯,共有296户1346人。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该村坚持党建引领,努力走一条极具地方特色的振兴之路。在2020年度“乡村振兴·争创五旗”活动中,坝盆村成为西林县首个同时获百色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面红旗的行政村。

近日一大早,在坝盆村金盆黄牛养殖场,今年59岁的西林县金盆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贞雄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取草料、拌匀、喂食……这些日常的小事背后,是支撑坝盆群众走向富裕的“大产业”。

近年来,坝盆村紧紧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发展思路,抓实“一头牛”产业发展,答好“产业之问”,群众的一张张笑脸将乡村振兴画卷点缀得更加美丽。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为破解村产业发展薄弱、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的难题,2016年5月,坝盆村村“两委”积极协调统筹172万元资金(其中上级发展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60万元、贫困户入股资金60万元、合作社投入资金52万元),成立了西林县金盆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现在,养殖场的牛舍共有2700平方米,年存栏黄牛184头,价值200万元。

“肉牛养殖一般在3年左右就可以出栏,出栏后,会有来自云南省广南县、富宁县以及本村周边的老板进行订单收购,一头牛除去成本6000元,平均可以赚4000元左右,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农贞雄兴致勃勃地介绍道。

同时,坝盆村依托“党支部+合作社+脱贫户”的发展运营模式,逐步建立了养殖场与老百姓紧密结合的利益联结机制,变“输血”为“造血”,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农贞雄告诉笔者:“黄牛养殖场建立起来后,不仅吸引了52户脱贫户加入养殖,还带动了周边40多名群众务工,他们中收入最高的一年可达3.6万元。在黄牛养殖场长期务工的群众,一年下来夫妻二人能挣7.2万元。”

郭农锋是坝盆村2017年脱贫户,他在养殖场的工作就是打扫、铲料、喂牛。就近务工,不仅能挣钱补贴家用,还能照顾家里老小。

“3000元一个月,收入可观离家也近,我很满意。”郭农锋说。近年来,坝盆村围绕“吃生态饭、做牛文章、念文旅经”的发展思路,通过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牵住黄牛养殖产业“牛鼻子”,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拓宽持续增收致富渠道,该村在2017年摘掉了“穷帽子”,群众也慢慢过上了好日子。

在发展黄牛养殖的基础上,坝盆村一方面坚持“以种草养牛”“把牛当猪养,把草当粮种”的种养新模式,减少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回收冷水稻、玉米秸秆饲养黄牛,以黄牛粪便还田,增加土壤种植肥力,实现了种草—喂牛—粪便—稻谷的绿色平衡,既有效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群众收入。2021年,坝盆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2.07万元,户均增收1200元。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绘就小康生活美丽图景。眼下,坝盆村正一步一个脚印,着力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改善乡村基础条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将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描绘得越来越美。

(文章来源:右江日报)

标签: 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上一篇:

下一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