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2022-03-29 19:37:26
俄乌冲突造成化石能源价格大涨,目前,中日韩正在澳大利亚抢夺上游资源。天然气领域专家王星锦呼吁继续扩大在海外特别是距离较近的澳大利亚投资天然气。
目前全世界天然气出口地分4大块, 即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和中东地区,当然还有其它地区也有少量出口,这些小的出口地的贸易量对国际上总的供需关系影响不大。俄罗斯、中东地区开采的是常规天然气,单井产量高,导致单位成本比较低,出售价格也有较大竞争力。这两地的生产企业在天然气价格低迷时也能生存。美国开采的是页岩气,开采难度大,虽然总体产量高,但单位成本也高,是常规天然气的3-5倍,美国在2000年以前是能源进口大国,页岩气的开采实现商业化后,一举成为能源出口国,但当天然气价格低迷时,很多页岩气开采企业无法承担高成本,不少气田停产。 澳大利亚西部是海上天然气,东部是煤层气,这两类天然气的开采成本相对都比较高,尤其和中东和俄罗斯的常规天然气相比要高不少。但是距离中日韩这些能源消费地比较近,运输成本便宜。澳大利亚因为有这个优势,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
澳大利亚每年生产1400亿方天然气,中国也生产1400亿方,澳大利亚本国使用400亿方,1000亿方供出口,中国每年使用量为3000亿方左右,1400-1600亿方需要进口,中国的进口国最主要是澳大利亚,达到300亿方,其次是俄罗斯200亿方,还从中东和美国进口,其它地区也有进口少量。
日本年进口天然气1200亿方左右,韩国520亿方,台湾350亿方。其天然气进口主要来源国基本一致,即澳大利亚、卡塔尔、美国和俄罗斯,目前的进口渠道主要以LNG为主,最大的货源国为澳大利亚和卡塔尔。澳大利亚与中日韩都签订了长期协议。长协LNG购买量占比越高,其国内天然气市场受国际市场影响越小。
王星锦表示,为了保障本国和本地区的LNG供应量和价格优势,东亚各国和地区争相参与货源国的上游资产投资,如澳大利亚一共有10家投入运营的LNG厂,其中8家有日本公司参股、3家有中国公司参股,2家有韩国公司参股。这些投资商既是气田的股东又是液化气加工厂的股东。大家都意识到,只有占领上游天然气资产,才能在LNG出口量和价格上有更多的话语权。日本资源匮乏,他们较早进入澳大利亚上游投资市场,即便如此,目前日本资源公司依旧疯狂收购上游天然气资产,比如大阪石油和东京燃气,他们还在和澳大利亚上游公司谈判,通过收购气田,扩大他们对LNG贸易的话语权。韩国公司也不示弱,上个月韩国钢铁企业POSCO收购了澳大利亚东部天然气公司Senex能源。
俄乌冲突后,俄罗斯供应出现问题,欧洲开始去买其他国家天然气,相当于和中国抢货源,对我国进口气源造成影响。
王星锦表示,在全球液化天然气争夺战愈演愈烈之际,如果中国也能积极拓展在海外的上游资产,尤其是争取在澳大利亚和卡塔尔占有更多气田资产,成为气田业主,才能使自己在气源争夺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三桶油已经进入澳大利亚上游,中国应该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利用其灵活性,不被属地国限制的优势,涉足更多小而肥的气田,这样可以锁定更多长协供货量。
此外,目前我国台湾地区虽然是用气大户,目前台湾50%的发电量以天然气为原料,但在海外一直没有涉足上游投资,台湾很难获得固定长协,这给台湾能源供给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如果大陆能依靠控制上游资源,来改善两岸关系,也可以成为一种尝试。
最近自媒体一则文章称,前些年美国强制向中国低价销售天然气,比俄罗斯便宜30%,现在中国转手卖给欧洲可以赚450亿美元。
王星锦表示,这是不了解天然气贸易规则,天然气贸易一般有两种形式即长协和现货市场。欧洲和亚洲主要天然气用户,主要通过长协获购买天然气,长协合同一般要3-5年,价格相对固定,这样既能保证稳定供货又可以避免价格大的波动。但偶尔某一时期,用量超过预期,也会通过现货市场去购买。现货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如果有富裕存货,可以在现货市场高的时候高价抛出。但这种现货市场的交易都是少量和短期的,这种450亿美元的规模可能性不大。去年9月份中国曾从日本手中以三倍JKM(日韩基准价格体系)现货价格购买其库存的天然气,这就是临时购买。
王星锦分析,德国和法国对俄罗斯管道天然气依存度是40%-50%,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依存度达到90-100%,这些国家主要使用管道气。俄罗斯和乌克兰打仗,俄罗斯天然气管道经过乌克兰,还要付给乌克兰管道维护费。如果欧盟国家停止购买俄罗斯天然气,改购美国天然气,也就是突然由管道气改造成液化气。但液化气的进口需要专业码头,码头接收装置的建设需要至少5年的时间,目前欧盟国家大量进口美国天然气的设施条件还不具备。即使美国有天然气可以出口到欧洲,欧洲一下子也没有这样的承载能力。
王星锦3月10日当选为俄罗斯矿业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长期在中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从事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工作,近年来致力于复杂天然气储层的开采技术推广及碳减排技术的研发。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