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资讯:构建有韧性的能源体系确保我国能源安全

产经 来源:经济参考网 2023-05-15 21:47:30

近日,在中国新闻社与能源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与会专家学者就如何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推进能源转型,确保能源体系安全发表真知灼见。


(资料图)

“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利用,是我们自己可以掌控的,这一块越大,我们自己能掌控的就越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杜祥琬指出,可再生能源资源不像油气依赖国际地缘政治变化,这有利于能源体系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杜祥琬称,正确认识能源资源禀赋,基础就是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绿色低碳能否都实现。安全可靠是对能源系统的基本要求,经济可行的能源社会才会接受,而绿色低碳是能源转型大方向。所以,碳达峰、碳中和呼唤的新型能源系统必须逐步做到满足这三个目标,把这个所谓的“不可能三角”变成“可能三角”。

他表示,立足当前,我们多能互补,仍然要用好煤电,要让它做好发电的主力,同时进行清洁高效的改造,再加上二氧化碳捕捉利用和存储。同时,要对煤电进行灵活性的改造,让它支持可再生能源调峰,而政策也要支持煤炭和新能源协力转型,这对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谈到碳达峰、碳中和,杜祥琬表示,稳步由以煤为主转向可再生能源为主,这是长远的能源安全之策,也是走向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化石能源还是很重要的,所以这期间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要协调互补,先立后破,构建有韧性的能源体系,保证当前和长远的能源安全。“新房子没有盖好,不要拆老房子。”

在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看来,能源转型做好“先立”,应立电源、立储能、立电网。

邹骥指出,第一要立电源,加速发展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根据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今年全年风电、光伏装机将增加1.6亿千瓦左右,其中大部分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从2022年的数据来看,新增装机中超过四分之三都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还有四分之一是长途输送的基地式可再生能源,这都是当前中国在“立”的可再生能源。

第二要立储能。拥有一个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能源系统,才有可能提供稳定的、平稳的能源供给。中国在发展储能的过程中,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就是七大流域都有大量水库,依托这些水库做抽水蓄能有很多先天基础条件。此外,中国拥有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有大量因地制宜的储能方式,发展也都非常迅猛。

第三要立电网。中国要有强大的电网,要解决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问题,要能实现省际互通互济。如果能通过更灵活、更及时的跨地区调电输电,把现有资产存量调动起来,中国是有可能不用再建新的火电电源的。

邹骥认为,解决能源安全的问题有很多思路,建设电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同时也要有体制机制的支撑,要有电力市场化的改革。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