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创新机制 拓展产业融合深度——浙江省缙云县舒洪黄龙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经验

产经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2-01-11 15:19:28

缙云县舒洪黄龙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用地面积24.2平方公里,利用山水田园景观等自然资源禀赋,分成北部和南部两个功能区,科学布局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其中北部功能区打造农业与科创融合片、农业与休闲融合片,南部功能区打造农业与美丽乡村融合片、农业与文创融合片,形成功能清晰、生态高效、特色鲜明的“一轴、两区、四片”空间格局,逐步建成“特色多样、舒适样板、体验典范、乡愁榜样”的功能拓展型示范园。

缙云县舒洪黄龙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在创建过程中,积极探索多种产业融合模式,创新投融资方式,优化社会化服务,强化人才智力支持,拓宽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推动示范园内产业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尤其是乡愁产业富民惠民成效显著,其实践经验通过省委改革办《领跑者》在全省复制推广。

一、主要亮点

(一)智慧农业加速前行

黄龙农庄依托浙江大学技术优势和民营资本力量,实行“高校+企业+农户”三方紧密合作产业化的经营模式,打造“智慧农业”,培育建成集种子种苗研发组培、种植、农产品加工、保鲜及技术推广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特色庄园。农庄建设450亩生态农业特色庄园试验基地,推广农业新技术和生产经营新模式,构建科技农业研发服务展示平台,建设特优农产品质量安全二维码追溯系统,通过感知设备、通信网络、防伪标签和二维码等设备技术,为特优绿色农产品建立数字“身份证”,对农资使用、种植过程、质量检测、加工运输等环节全流程详细记录,实现特优绿色农产品从“田园到餐桌”全程可追溯。通过与北京天星航天育种技术开发中心签订协议,共同打造中国空间院晨龙航天育种基地。目前利用太空蔬菜种子已成功培育出青椒、西红柿、黄瓜、茄子、丝瓜等多个系列20多个新品种,并积极向农庄周边农户开展产业推广,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推广到田间地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二)生态价值转化不断升级

依托舒洪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立足“山水城田文麦”独特资源优势,不断拓宽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创新采用“削峰填谷”开发模式开展土地整治,打造全县首个采用低丘缓坡方式开发的昆洪垦造耕地项目,比传统开发模式净增70%的土地资源,新增“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1300余亩集中连片的耕地,有效解决了占补平衡问题,成为新时期全省水田开发新样板。通过种植908小麦及芥菜,为缙云爽面、缙云烧饼提供优质原材料,保持缙云爽面原有风味,提升缙云爽面品质,助力缙云爽面实现产值2.2亿元、缙云烧饼实现产值24亿元,带动爽面、烧饼相关产业2.8万人就业。连续两年在小麦种植区举办主题为“风吹麦浪律动舒洪”的特色麦浪乡村音乐节,极大地促进了缙云旅游品牌提升,打造了流“金”溢“价”的“山水田园麦香小镇”。

(三)农旅融合不断深入

黄龙农庄致力打造沉浸式服务。吃精品,邀请缙云顶尖的烧饼师傅常驻,以传统工艺手工制作最地道的“缙云小吃鸳鸯配(烧饼+馄饨)”;摘精品,百余亩连栋大棚内的水果,都采用高架无土栽培技术,远离激素农药,自然成熟,绿色无公害,实现“绿色、安全”,即摘即吃;玩精品,20米高的鸟巢中的亲子乐园、果园里的水上世界、密林内的拓展运动等多项活动串联,实现365天全年畅玩;学精品,结合景区航空航天资源,通过高新科技产品的演示、航空航天科普展示、参与科技体验,触发青少年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探索科普工作和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赏奇石,全新打造灵璧石文化园,营造一石一景,通过开展独特的研学活动,加深青少年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认识自然和社会,在阅览风土人情中提升认知。

(四)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

黄龙农庄通过土地流转,与农户建立产销联动机制,并充分发挥景区辐射带动作用,与周边村镇农户结成市场利益共同体,融入特色农业旅游观光大市场,共同拓展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空间。仁岸村先后成立杨梅产销、津味果蔬等专业合作社和康养旅游开发公司,建立订单协作型联结机制,打造“村集体+合作社+市场+农户”的绿色产业链,全村人均收入3.5万余元,村集体收入增长十多倍。笕川村通过集体股份制改造筹资,创建“笕川花海”景区,带动周边农户积极参与景区管理服务工作。同时,因地制宜打造电子商务一条街,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采用“定点直发”和“采梅即发”新模式,提升杨梅经济效益,一箱两公斤装的杨梅,零售价从168元到288元不等。

(五)人才培育成果不断凸显

目前共有近100名农创客,主要以80后、90后为主,其中不乏来自国内名牌大学或“海归”的高学历人才。海归新农人吕侃构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青少年学农素质教育”三位一体、立体开发的农业生产经营新模式,入选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3030新农人”项目,连续三年获得省补资金合计1500万元,有效提升示范园建设水平,并辐射带动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

二、特色政策举措

(一)聚焦组织领导,强化发展要素聚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示范园创建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力量推进示范园建设,并成立创建办公室。各有关部门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协调推进示范园创建工作,确保示范园建设取得预期成果。

二是强化规划引领。编制《缙云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缙云县休闲农业发展规划》《2020—2022年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规划》等文件,编制《缙云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方案》,明确示范园的建设目标、建设任务,梳理重点项目,确保示范园建设有序推进。

三是引导产权流转。出台《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建立县乡土地流转指导中心和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激发和释放农村土地财产权能,为示范园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鼓励科技参与。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加强与科研院所及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二)聚焦发展根基,强化基础设施配套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园全面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建设,推广实施水稻区管道灌溉、农业园区智能化标准型微灌工程建设,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4431亩,各类温室大棚2000多亩,喷滴灌设施2840亩;新建主干机耕道路27466米,沟渠24400米,促使农业从粗放向精细、从经验向科技的全方位转变,实现节水、节地、省工、增产、减排等综合效益。

二是加强交通道路建设。投资7亿元,完成原330国道修建、42省道改建、县城至舒洪“四好农村路”建设等项目,搭建一横一纵的示范园公路交通基本框架,畅通示范园内的“毛细血管”和对外的交通“大动脉”。

(三)聚焦资金投入,吸引多元投资主体

一是强化乡村振兴资金保障。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建立基础设施项目政府投资、民间资本多元投入机制,鼓励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支持优质农业企业在示范园内投资兴业。因地制宜发展乡愁富民产业,率先在全省制定实施2.0版乡愁产业富民增收意见,出台涉及15类产业的扶持政策,年扶持资金1.2亿元。

二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等文件,引导金融机构为农业农村项目提供金融服务。缙云农商银行成立免担保额度高、利率低、期限长的专项信贷基金,支持农村因地制宜开发经营农业产业项目。推动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挖掘农村资源,积极推动涉农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农业自筹资金模式。

(四)聚焦人才培育,强化人才引领

一是加强涉农人才引进。为适应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推动美丽乡村与新农村建设,县委、县政府出台一系列文件,依托示范园建设,以各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通过与高校合作、企业合作等途径,引进农业科技研发、技术推广、新业态开发、项目管理、营销策划等高素质农业人才。

二是加强农业人才培育。大力培育以大学生农创客为主力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快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持续推进“新农人素质大提升”行动,成立以“新农人”为主体的缙云县农创客发展联合会。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农民学校平台建设,重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创业人才培养。不断完善以“丽水农师”为缙云子品牌的“1+X”农村实用人才品牌体系,巩固提升“缙云茭白师傅”“缙云烧饼师傅”等老品牌建设,创新培育“缙云爽面师傅”等新品牌。

三、经验启示

(一)整合农村分散的要素资源,形成集聚效应

通过对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坚持多元要素统筹推进模式,可以有效破解资金、技术、土地等难题,实现资源集中、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焕发示范园新活力。

(二)真正与农民建立利益联动机制,共享发展成果

建立农民与企业“互依、互利、互惠,共享”的园区建设模式,让农民分享示范园建设成果。示范园建设过程中,发动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引导农民将土地流转收益等变成股金,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农民与示范园内企业的深度融合,特别是让群众看到致富的希望和发展的曙光,激发村民创富热情。

(三)国家政策支持是重要推力,可激发改革创新热情

国家出台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激励开展大胆探索与尝试,但示范园投入大,需要国家有更高含金量的政策支持,更进一步激发基层探索的热情,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持续深化。

(文章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标签: 科技赋能 产业 缙云县 舒洪 黄龙 农村 示范园 创新机制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