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来源:大众日报 2022-02-20 10:30:13
□ 本报记者王鹤颖代玲玲
农业融资“难贵烦”,是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短板。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让金融活水浇灌“三农”?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农担”)不断探索新路径:创新构建“乡村场景金融”,建立起农政银担合作共赢机制,通过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截至去年底,山东农担累计为全省15.8万多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856亿元,累保、在保、新增金额均居全国首位。
特色产业贷,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
2月13日上午,高青县唐坊镇仉家村党支部书记邵明财照例巡视牛场。“通过‘鲁担惠农贷’,合作社融资成本只有2.6%,要是按照正常农业贷款利率8%以上计算,每年我能节省8.36万元,加上财政贴息4.92万元,每年合计节省财务成本支出13.28万元。”邵明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邵明财所说的“鲁担惠农贷”,是山东农担开展农村信贷担保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021年,乘着“鲁担惠农贷”的东风,仉家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功贷到2笔共246万元资金,还款期限由1年放宽至3年。
长期以来,有很多像邵明财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于缺乏有效抵质押物,财务信息不够完整、规范,无法满足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要求,金融机构不愿贷、不敢贷的局面一直存在。
在这一背景下,山东农担进一步发挥政策性担保的作用,会同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梳理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制定全省产业集群、区域特色集群、核心企业供应链产品等三类模板,形成肥城桃、章丘大葱、金乡大蒜、寿光蔬菜、日照绿茶等一批省优质品牌农产品服务方案,先后推出以产业为经、区域为纬、主体为点的系列产品方案366个,覆盖全省农业绝大部分行业。
山东农担副总经理陈留彬介绍,目前,潍坊蔬菜、烟台苹果、鲁北肉羊、临朐樱桃、青州花卉等一批产业集群担保规模过3亿元,有力支持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大田智慧托管”,开拓集约化新路子
一直以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钱从哪里来”制约着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的进一步发展。去年,山东农担为大田经营者找好“田管家”,破解了这个难题。
不久前,诸城市石桥子镇西院社区党支部书记孙红发,在办公室打开“鲁担惠农”APP,处理孙家楼子村大田智慧托管的资金业务。
大田托管智慧服务平台,是山东农担子公司产融公司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以现代科技手段和金融服务为驱动力,围绕粮食产业链各主体构建的数字化增信平台。“线上审核资金用途,线下监管农业生产,通过大田托管智慧服务平台,合作社对贷款、售粮款实现全流程闭合监管,服务商使用机械化设备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种植。”诸城市农担办事处主任曹雪峰说。
合作社无资产、无流水、无抵押,钱从哪里来?
“粮食规模种植贷”给孙家楼子村解了渴。作为配套“大田托管智慧模式”的定制化金融产品,该产品以社区和网格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贷款主体,引导金融机构给予每村每亩1400元、最高300万元的政策性担保贷款支持,提前用于支付土地流转费和种植经营费用,让村民提前拿到保底收益。
目前,大田托管业务已在潍城、诸城等5个区域落地单村试点,在相州镇、景芝镇实现整镇推进。平台累计注册村集体162家、社会化服务商93家,完成了18.75余万亩规模化土地托管信息收集。
数据打底,“政银担”多方联动促发展
“去年10月,我通过‘客户直通模式’递交贷款申请,通过手机走线上流程,很快就贷到了300万元。”桓台县种田大户李海林说。据了解,这批贷款从银行递交资料到农担出批复仅用了3天。而“鲁担惠农贷”的另一个品类“农耕贷”基本实现“秒批秒贷”。
山东农担一方面采集产行业规划、农业经营主体基础信息、经营者经营信息,一方面对接省大数据局政务数据、人民银行二代征信数据、多家银行贷后数据,通过第三方数据排查失信人,对风险数据进行精准把控。结合产业链自动生成的数据,形成功能强大的数据中台。目前,数据库共收录涉农主体关联数据5640万条,为预审系统、画像系统、保后大数据风险管理系统提供数据支撑。
“山东农担不但为银行分险,还通过互信机制优化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带动业务量增长。去年,‘鲁担惠农贷’占到我行总贷款余额10%以上,金额达到5.57亿元。”高青县农商银行行长孙静说。
金融机构积极性高,地方政府也在发力。据了解,济宁市级财政筹集资金5000万元存于山东农担公司账户,用于解决担保费拨付资金。未来,将有更多的农业主体,在“政银担”的支持下,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标签: 本报记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