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21-12-21 18:27:35
12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目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留下的培训机构一部分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服务;不适合转非的将被进一步注销。
广告基本绝迹
据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介绍,培训市场虚火大幅降温,广告基本绝迹,资本大幅撤离,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全社会支持和认可“双减”改革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此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文指出,一段时间以来,受功利驱使和资本裹挟,不少校外培训机构在商业营销中不讲诚信、不守底线,通过虚构、夸大培训效果,乃至向广大中小学生及家长群体制造焦虑、贩卖焦虑,以博取“眼球”、诱导消费,从而达到“获客”和“续费”的目的。校外培训行业的广告乱象,不仅在相当范围内污染了视觉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教育生态,误导了公众观念。
教育部表示,严肃查处违规培训,开展暗访巡查,暗访学校89所、培训机构938家,访谈学生800余人、家长1600余人,对发现的485个问题线索全部反馈相关省份及时处置。组织各地在周末、中秋、国庆期间开展暗访,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5万余人次,检查培训机构7万余家,取缔黑机构414家;组织专门力量开展线上培训日常巡查,关停了199个培训系统。
同时,加强风险应对防范,及时监测预警,开展“爆雷”“冒烟”机构监测,研判风险、发出预警、通报信息、随时调度、推广经验,帮助指导相关省份积极稳妥做好维稳处置工作。加强资金监管,指导各地对培训机构是否存在“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开展排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校内减负提质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在落实“双减”工作中,校内减负提质是根本之策。一手抓减负,一手抓提质,教育部指导学校强化“三个提高”,即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会上透露,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各校普遍制订了比较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了作业公示制度,学校作业总量和时长调控基本达到了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不少地方通过制订分学科作业设计指南,开展作业设计大赛和优质作业展示交流活动,着力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学生过重作业负担问题得到初步解决。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教师没有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吕玉刚表示,学校落实“双减”的工作得到了广大家长、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各地各校“一校一案”制订了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普遍开展了课后服务。在时间上,基本上实现了“5+2”的全覆盖,也就是每周5天、每天2个小时,保证课后服务的结束时间能够和当地正常的下班时间相衔接,便于家长来接孩子。课后服务的项目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各地各校把课后服务作为进一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落实全面育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有效解决家长“三点半”接孩子难问题的重要举措。也就是说,发挥了课后服务的多重功能。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