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全国首单落地江苏,长三角绿色金融按下“快进键”|解码江苏高质量发展

产经 来源:华夏时报 2023-08-18 15:47:42

当前,绿色金融日益成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新赛道。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融资余额同比增长33.9%。

在绿色融资余额不断增长的同时,绿色金融的产品体系也愈发丰富,其中江苏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尤为突出。《华夏时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多个绿色金融产品的全国首创都是从江苏率先落地:全国首单“ESG表现挂钩贷款”、全国首单“再贷款支持挂钩碳账户贷款”、全国首单租赁行业蓝色债券业务、全国首单无主体评级绿色项目收益票据、“绿色创新组合贷”“环保贷”……

“我们鼓励和支持省内金融机构结合绿色主体特点及融资需求,围绕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探索建立个人和企业碳账户体系等方面,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创新实践。”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货币信贷处处长李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资料图】

在绿色金融的产品创新方面,江苏银行是江苏金融机构中拿下“全国首单”最多的,表现尤为突出。“江苏银行从事绿色金融这个方向特别早。早在2013年,江苏银行便将绿色金融作为特色化经营的重要方向。2017年我刚加入江苏银行的时候,当年的绿色信贷余额不过670亿元,2022年底已经达到了2691亿元,发展速度很快。”江苏银行绿色金融部副总经理董善宁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据董善宁介绍,最早的时候,江苏银行绿色金融的形态是“点状”的,从产品端逐一发力,而在2021年之后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和江苏银行相关业务的增长,江苏银行决定要开始推动集团化绿色金融发展,发展速度进一步提升。

除了银行业以外,江苏的租赁行业在绿色金融的创新探索上也屡有出色表现。江苏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的“户用光伏”绿色金融服务近日备受关注,苏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则是全国首家获得绿色主体认证的金融企业。

多个全国首单在江苏落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近年来,绿色金融日益成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新赛道。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融资余额同比增长33.9%。

在绿色融资余额快速增长的同时,绿色金融的产品创新也成为金融机构的重要发力点。在绿色金融的产品创新方面,江苏拿下了多个全国首单。

2021年8月25日,全国首单“ESG表现挂钩贷款”落地投放,江苏银行投放贷款3000万元,支持徐州“龟山云创文旅小镇科普馆项目”建设。该“ESG表现挂钩贷款”具有三方面特点,首先是精准聚焦绿色低碳项目,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全面准确评估企业的环境与社会表现,同时将ESG表现纳入授信全流程,促进金融资源向低碳项目及低碳企业配置倾斜;其次是提供定制化融资服务,产品通过将ESG评级结果与利率、期限、风险缓释措施等多要素挂钩,满足绿色企业或项目在价格、期限、担保方式等方面的需求;第三是推动企业开展信息披露,为提升自身ESG表现,企业将不断完善环境信息披露数量和质量,以量化可比的环境信息披露及时展示自身的转型效率,以此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中投协咨询委绿创办公室副主任郭海飞认为,ESG表现挂钩贷款的落地体现了银行加大绿色信贷投放的力度和ESG决心,也体现了绿色信贷支持绿色产业的要求和原则,可以倒逼企业在ESG方面加大投入,加强ESG信息披露,为银行精准投放绿色信贷提供了一套新的标准和模式,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2021年8月20日,全国首笔再贷款支持、挂钩碳账户绿色贷款“苏碳融”落地投放。江苏银行向泰州核润新能源有限公司发放500万元贷款,支持企业光伏电站建设。根据该企业碳账户情况,核定其贷款年利率为3.85%,低于同类型贷款1.2个百分点。该笔贷款可推动企业年减排二氧化碳5.2万吨,年节约标准煤1.9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别为399吨、135吨。据介绍,“苏碳融”产品具有四方面特点。首先,产品精准聚焦绿色涉农小微企业,产品服务对象为“江苏省央行资金重点支持绿色企业名录库”内的绿色涉农企业和绿色民营小微企业,杜绝“洗绿”“漂绿”风险;其次,产品提供多样化融资服务,可以发放优惠利率贷款、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满足绿色企业在价格、期限、担保方式等方面的需求;第三,产品的额度利率与企业碳账户挂钩,内嵌的碳核算模型能自动核算碳减排量并纳入企业碳账户,作为核定授信额度和利率的依据。通过建立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定期披露支持领域、碳减排效应等信息;此外,产品有配套的激励政策,人民银行提供全额再贷款资金支持,其中符合财政部门政策要求的,还可由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提供增信和风险补偿。

实际上,多个绿色金融产品的全国首创都是从江苏率先落地:全国首单租赁行业蓝色债券业务、全国首单无主体评级绿色项目收益票据、全国首单非银机构“碳中和”专题绿色金融债券、“绿色创新组合贷”“环保贷”……其中,替江苏拿下绿色金融“全国首单”数目最多的江苏银行功不可没,已经在绿色金融的道路上走了十年。

早在2013年,江苏银行将绿色金融作为特色化经营的重要方向。2015年,江苏银行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2017年,江苏银行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城商行首家、国内第二家赤道银行;2018年,江苏银行加入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成为中英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单位。同年,江苏银行加入人民银行绿色金融标准工作组,参与编制中国首批绿色金融标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2021年,江苏银行宣布采纳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成为国内首家同时采纳“赤道原则”和“负责任银行原则”双国际标准的城商行;2022年,江苏银行通过对业务目标一致性与完成度进行监测,对全行资产组合的环境与社会、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影响力分析,完成《江苏银行首年度负责任银行原则自评估报告》,并对外公开披露,完整实践了“负责任银行原则”全流程。去年底,该行还联合全球120多家金融机构,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发起《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行动方案》,持续推动金融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各家银行不再只是把绿色金融当作一项考核任务,而是视为一个新的业务机遇纷纷去抢抓,生怕掉队了。近几年来一线银行人员的态度转变是非常明显的。以前我们把绿色金融的业务目标落实到各个分行,KPI也增加了绿色考核相关内容,同时为了激发分支行的积极性,银行内部也做了一些资源倾斜,比如给予FTP优惠等。而现在我们不需要去强调这些任务考核或优惠政策,很多分支行都积极主动地去做绿色金融相关业务。银行也在不断挖掘细分产业链,寻找新的业务拓展点并推出适宜的产品及服务。”董善宁说。

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升级

在绿色金融的支持下,绿色产业的发展也更为顺畅。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新能源企业受益匪浅以外,一些在人们固有印象中属于公益范畴的生态修复项目,也在绿色金融的支持下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取得双赢。

光伏就是绿色产业受到绿色金融支持后顺利升级的范本。随着近年来光伏行业市场需求大幅上升,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升级给光伏企业带来的资金需求也尤为迫切。尤其是在光伏电池从P型升级到N型的关键时期,企业需要量实现规模化后才能降低综合成本,使产品具备市场竞争力,这就需要资金的支持。

以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为例,作为A股上市公司中来股份(SZ300393)的控股子公司,其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高效N型TOPCon双面电池研发并实现GW级量产的专业化企业。2016年中来光电落地泰州姜堰区时,江苏银行基于对N型技术前景的预判,联合地方政府专门为该公司设立了一只新能源产业基金,中来光电也在此帮助下快速扩张产能并形成规模效应。

中来光电党支部书记、综合管理总监孙大勇介绍道,2022年,中来光电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1.2亿元,同比增长30.2%,成为姜堰地区首家销售超百亿元的企业。“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我们在企业的起步阶段就介入,在还没有人合作的时候先抛出橄榄枝。”江苏银行盐城分行副行长孙健对记者说。

与中来光电情况类似的还有盐城正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盐城晶硅光伏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之一,盐城正泰新能源“年产1.8GW高效晶硅电池和2.2GW高效晶硅组件”项目,于2021年获得江苏银行盐城分行牵头的一笔8亿元银团贷款。目前,该公司一期电池车间的自动化率达到95%以上,单日产量10GWh。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在人们固有印象中属于公益范畴的生态修复项目,也在绿色金融的支持下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支持世界遗产“黄海湿地”修复项目为例,江苏银行盐城分行成功为东台市海滨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牵头银团贷款7亿元,期限8年,用于世界遗产条子泥“东台市沿海经济区湿地修复项目”,对黄海湿地进行综合整治,实现沿海滩涂湿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一方面,在完整地保留野生鸟类自然栖息湿地的同时,科学开发,形成旅游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吹填沙及岸线清淤技术,平整近海土地,共整理出可供出租使用的约40000亩海域使用权,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项目融合提升海洋、湿地、森林、候鸟和红色文化等资源,助力东台沿海打造为世界知名、全国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近年来我们不断调整产品策略,通常是根据项目来决定我们的产品,而不是由产品来决定项目。”孙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租赁业屡有出色表现

除了银行业以外,租赁业以其机制更为灵活的特点也在绿色金融方面屡有出色表现。

江苏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将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结合,联合龙头厂商为农户利用自家闲置屋顶安装光伏电站提供设计、融资、运维、保险等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农户获得稳定收益。江苏金租充分利用乡村光照、屋顶资源优势,深化与全球顶尖的光伏组件商正泰安能、天合富家(天合光能子公司)合作,在单户授信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户用光伏“整县推进”,推广以项目公司为主体的授信模式,业务遍及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光照条件优越的农村地区。自2021年首笔户用光伏项目落地以来公司已累计投放60亿元,带动超8万家农户以发电售电形式实现增收。

《华夏时报》记者在对江苏金租的跟进采访中了解到,该公司于2013年进入清洁能源市场,是国内最早开展清洁能源租赁服务的金融租赁公司之一,截至目前累计投放金额超600亿元,装机规模约60GW,形成了风电、光伏、储能等全业务条线,每年助力社会实现碳减排7800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2万棵。

“公司将绿色租赁作为重要的战略方向,聚焦清洁能源、绿色交通、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领域,持续深化业务布局,不断提升对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2022年,公司绿色租赁项目投放近200亿元。一是发力清洁能源领域,助力能源结构优化。2022年,公司在清洁能源领域新增装机容量6.92GW,相关项目每年可发出115亿度清洁电力,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消耗约34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897万吨。2013年至今,我们累计投放金额超600亿元,装机规模约60GW,形成了风电、光伏、储能等全业务条线,每年助力社会实现碳减排7800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2万棵;二是深耕新能源汽车产业,助力交通运输减排。2022年,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合计投放项目约65亿元,投放新能源车辆44740辆,可节约燃油4026.6万升,可减排二氧化碳8.6万吨;三是积极服务其他绿色产业领域。公司在新能源工程机械、节能环保等领域也加大服务力度,为客户提供优质的融资租赁服务。全年投放超20亿元。”江苏金租相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表现出色的租赁企业不只有江苏金租。2021年,苏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发行20亿元全国首单“碳中和”专题非银机构绿色金融债券(债券通),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双碳战略相关行业企业。2022年,苏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与“绿电交通”领域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商——启源芯动力开展合作,为全国首艘120标箱纯电动集装箱船“江远百合号”提供高安全性磷酸铁锂电池作为清洁动力,2022年10月10日,该换电船舶在江苏太仓港完成首航,标志着江苏开启了内河运输的“电动时代”。该公司还以最高等级(Ge-1)标准通过评估,成为全国首家获得绿色主体认证的金融企业,2022年实现绿色租赁业务投放190.4亿元,连续两年以最高等级标准获得绿色企业主体认证。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苏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绿色租赁业务余额445.8亿元,绿色租赁在总业务中占比近50%。

在银行、租赁业均在绿色金融领域大力拓展的背后,是江苏政府层面对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视与支持。

2021年出台的《江苏省关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对接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并提升货币政策在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正向激励作用和定向调控功能。对于绿色金融业务成效较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支持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缓解绿色信贷供给约束。“后面我们还将继续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联合省内相关部门围绕《关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指导意见》,推动江苏‘绿金30条’落地见效。”李军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