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来源:中国经营网 2023-06-11 12:34:24
6月9日,2023年暑期档的第二部进口大片《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在北美和中国内地同步上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而在此前该片发布预告后,在全网拥有数百万名粉丝的B站影视up主“发条张”如此评价:“我就知道孩之宝又想卖玩具了……”事实上,与同时期诞生的“星球大战”“终结者”等IP先有卖座电影、再有衍生品的发展历史不同,“变形金刚”最初仅是孩之宝旗下的一款玩具产品,相关的动画只是用于推广宣传玩具,而“变形金刚”能够成为影视IP在一定程度上是孩之宝的“无心插柳”之举。
不过作为系列电影,“变形金刚”在第一部大获成功后,就走上了下坡路。此番上映的《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是出品方之一的派拉蒙在2022年年初宣布的新的电影计划。因此《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的成功与否对于新电影计划而言至关重要。
不过,有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鉴于“变形金刚”这一IP的特殊性,票房或许仅是衡量该片商业化的考量标准之一,相关的玩具、画册以及游戏等产品的销售或许也是另一家出品方孩之宝的主要关注点之一。
从玩具宣传片到动画IP
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次东京玩具展上,日本公司TAKARA的“戴亚克隆”系列玩具吸引了美国玩具巨头孩之宝的注意。该系列玩具能够变身为恐龙或汽车,这也成为了日后风靡全球的“变形金刚”的原型。
孩之宝将其引入,经过改良后,将新的玩具命名为“TRANSFORMERS”,即“变形金刚”。
在此之前,孩之宝为了推广旗下的“特种部队”玩具,曾制作过相应的电视动画片。而此次推出“变形金刚”后,孩之宝采用“旧瓶酿新酒”的套路,与日后大名鼎鼎的漫威合作,为当时的多款变形金刚玩具设定了故事和背景,《变形金刚G1》的动画片就此诞生。
然而,原本只定位为玩具宣传片的变形金刚动画片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16集的动画试播集在美国取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在“星球大战”“终结者”等一众科幻IP大行其道的20世纪80年代,“变形金刚”靠着“博派”与“狂派”之间的“狂轰滥炸”,竟在影视动画行业站稳了脚跟,《变形金刚G1》最终推出了4季,共98集,此外,还开发了一部剧场版电影。
1987年,孩之宝公司瞄准新兴的中国市场,主动提出可以免费转让动画播出权来交换“变形金刚”系列玩具在上海销售的许可。最终,《变形金刚G1》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后,很快引发了相关玩具的购买热潮。
据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副教授薛燕平此前的统计,在1988~1995年期间,拥有孩之宝变形金刚中国区代理权的广州白云山集团,仅该系列玩具的销售额就有约10亿元。
时间来到20世纪90年代,CG动画技术开始在电脑游戏、动画领域流行,孩之宝借机推出了《变形金刚G1》续作——《超能勇士》。而《超能勇士》系列动画的口碑达到了“变形金刚”的新高,在国内的豆瓣平台上,《超能勇士》第二季至第四季仍保持着9.3~9.5分的高分。更重要的是,通过新的动画,孩之宝也顺势推出“猩猩队长”“黄豹勇士”“霸王龙”等新的“变形金刚”玩具产品。
随着“变形金刚”系列动画的不断推出,故事背景和角色人物的扩充,孩之宝实现了在影视与玩具领域双丰收。
根据孩之宝方面此前对外表示的对品牌的理解,品牌需要具有关联性、共同性以及重复性。从“变形金刚”的发展历史来看,无疑符合上述特点。
作为“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变形金刚”在这两代人中具有一定的品牌号召力。长期在淘宝、闲鱼等平台出售高达、变形金刚等玩具、手办的卖家“正极”(化名)告诉记者,“变形金刚”系列玩具的主要买家是如今二十七八岁至四十岁之间的男性群体,“主要是他们对这类东西有兴趣”。
而孩之宝及其授权的公司在过去约二十年的时间里,通过品牌联动、形象互动等形式的开发,“变形金刚”在“80后”“90后”成年后,依然会通过各种方式与他们见面。例如在2010年前后备受年轻观众欢迎的电视剧《爱情公寓》中,“变形金刚”的形象在其中多次出现;在线下实景乐园环球影城里,“威震天”与“擎天柱”也曾被推上热搜。而经过数次开发,“变形金刚”也给了受众不同的体验,并且从最初的广告宣传片蜕变为一个独立IP。
院线银幕首秀即巅峰
从美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对经典IP进行真人电影开发是好莱坞相关公司对IP进行商业化变现的典型方式。
随着电影工业化和后期特效制作技术的成熟,“变形金刚”真人电影也被提上日程。大约在2005年,这一经典IP的第一部真人电影《变形金刚》立项,导演确定为曾执导《勇闯夺命岛》《珍珠港》的迈克尔·贝,甚至连美国国防部都参与进来,为其中战争场面的拍摄提供了帮助。
公开信息显示,《变形金刚》在2007年7月上映后,在全球拿下7.14亿美元的票房,约为成本的4.76倍,还获得了第二年奥斯卡奖的3项提名。其中,该片在中国内地票房为2.81亿元,并成为当年的中国内地票房冠军。
真人电影在艺术和商业方面的成功,也让孩之宝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在2007财年年报中,孩之宝方面表示,2007年,公司66%的收入产生于下半年,与变形金刚系列产品相关的收入总额约为4.82亿美元,占合并收入的12.6%。
首部的成功让续集电影的推出也有了保障,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首部也成为了“变形金刚”系列真人电影的巅峰,从此之后,该系列电影按照大约每两年一部的速度推出,虽然从第二部到第四部的票房仍在增长,但口碑却日益下滑。该系列电影的第二部拿下了第二年的金酸莓奖(金酸莓奖在每年奥斯卡奖之前公布提名名单,主要针对被媒体、观众及专业影评人广泛批评的电影,在电影行业是一个知名的、具有嘲讽意义的奖项)。此外,第三部和第四部中,大量品牌广告的植入过于僵硬也被观众广泛批评。
从第一部到第四部的豆瓣评分分别为8.3分、7.8分、7.2分、6.7分,IMDb评分则分别为7.0分、5.9分、6.2分、5.6分。
孩之宝在2009财年、2011财年及2014财年的年报中未像首部真人电影上映后披露具体的“变形金刚”相关收入,仅提到有相关电影上映,并表示:“核心品牌与娱乐相结合,电影和产品都从中受益。”
到了2017年,该系列电影的第五部《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上映后,无论是国内的豆瓣,还是国外的IMDb,口碑评分都降到了历史新低。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该片在中国内地上映仅3日后,排片率就开始下降。而且2.6亿美元的投入仅换回6.06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根据电影行业“票房等于三倍成本才能回本”的普遍规律,第五部电影在商业化方面无疑是失败的。
在孩之宝的2017财年年报中,管理层分析与讨论一节中,甚至没有提及该部电影。
票房号召力剩几何?
在《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影片末尾彩蛋中出现了新反派“宇宙大帝”,彼时这也视为“变形金刚”系列真人电影将拍摄制作第6部的信号。但该片在票房上的折戟,也让第6部电影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2019年1月,孩之宝与派拉蒙联手为“变形金刚”中的“大黄蜂”一角推出了一部单体电影,并启用新导演,用大约1.3亿美元投入换来了4.6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且口碑也较“变形金刚”系列电影的第二部到第五部有明显回升,IMDb评分为7.3分。在中国内地,豆瓣评分也来到了7.0分,并成为2019年第一部在当年上映且票房破10亿元的电影。
《大黄蜂》的意外之喜也让此前影响力有所损失的“变形金刚”系列电影有所恢复,并让派拉蒙和孩之宝看到了系列电影计划再进行下去的希望。于是,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延续了“变形金刚”IP“生命力”的《超能勇士》系列在时隔约二十年后,也加入了“变形金刚”系列电影的版图。
2022年年初,派拉蒙宣布《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将于2023年在院线上映,将是三部新片的首个作品,这意味着《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将开启新的三部曲。
制片人博纳文图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先要讲清楚一点,我们不认为《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算重启这个系列。它是《变形金刚》完整的故事时间线中的重要一环。《大黄蜂》的故事发生在1987年,这次《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的故事发生在1994年。而之前的电影的故事是从2007年开始。所以,它是《大黄蜂》的后续,又是此前《变形金刚》的前传。”
而这部前传电影能否实现商业方面的成功,也决定了新三部曲能否顺利推出。记者注意到,截止到2023年6月10晚,《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的中国内地票房为2.07亿元,全球票房为2745万美元,根据公开资料,该片投入成本为2.5亿美元,也就是说,该片须收获7.5亿美元的票房,才能达到盈亏线。而在口碑方面,IMDb开分为7.9分,豆瓣评分则仅迈过及格线,为6.4分。
“如果从目前已经确定的同档期竞争对手的的背景来看,票房前景可能不太乐观。”一位院线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通常在新片上映后的两周为票房的主要增长和积累时间,而且增长势能的强劲与否还要看口碑和上映一周内的表现。“《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上映一周后,DC的《闪电侠》和皮克斯的《疯狂元素城》就会上映,上映两周后,就是端午节假期,届时会有国产影片《消失的她》上映,从提前观影流出的口碑看,这三部电影都会是强有力的竞争者,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的票房表现。另外从最近几年的国外视效大片的票房来看,中国内地票房的占比都比较高,而《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以及《大黄蜂》的票房分布来看,中国内地的票房占全球票房的比例大约在三分之一左右,按以上背景推算,《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要想达到7.5亿美元的票房,中国内地的票房至少需要突破10亿元,才能对《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实现票房目标起到较为明显的助力。”
记者注意到,截止到目前,2023年,仅有4部电影的中国内地票房超过10亿元,且都是在春节档或五一档这样的热门档期上映,而在非节假日上映的《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能否实现票房上的成功还需要观察。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