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来源:华夏时报 2023-06-11 06:49:20
从“中国茶城”转为“中国数据街”,从茶批零市场转为“新古典主义京城生活”的茶文化服务片区,北京西城马连道商区即将迎来新的蜕变。
6月9日上午,在2023北京国际茶业展、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展、绍兴茶文化节“两展一节”开幕式上,中国城商联“数字经济创新分会”北京总部官宣落户西城。这个服务于中国传统商业数字经济转型发展的NGO非营利组织于今年5月26日经中国城商联批准设立,此次分会北京总部的落地,正是聚焦马连道茶文化片区的数字经济转型,以小切口助力西城区打造“马连道·茶文化·数据街”的发展理念,在搭建虚拟数字资产运营平台的同时,以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助推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
就此,《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城商联数字经济创新分会会长邓志鸿。
(相关资料图)
《华夏时报》:您是怎么看待数字经济的?
邓志鸿:数字经济是一个内涵比较宽泛的概念,凡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都可以纳入其范畴。在技术层面,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在应用层面,“新零售”“新制造”等都是其典型代表。但数字经济不等于虚拟经济,关于数字经济的通俗说法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从技术角度而言,发展数字经济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实现产业智能化。从经济学角度而言是,是用数字化描述资源的方式,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贯穿起来。
《华夏时报》:什么是“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贯穿起来”?
邓志鸿:在宏观经济学角度上,我们的经济金融领域的所有工作就是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贯穿起来。简单而言,过去是资产,现在是资本,未来是信用。比如抵押贷款,往往就是把过去的资产转换成现在的资产。比如融资,就是把未来的信用,转换成现在的资本。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第一波近40年的房地产经济浪潮,本质上而言,就是通过房地产这个工具,在改革开放初期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把未来30年可能形成的财富通过房贷的方式置换到那时候使用。房地产经济大幅拉动了以房地产产业链为核心的相关科技的蓬勃发展,甚至延伸到了交通、物流业的发展,极大改善了人民生活环境,提升了生活品质,创造了持续30年的大量用工岗位,塑造了中国“基建狂魔”的形象,迅速拉动了中国在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飞机和船舶领域的基础建设和科技创新能力。30年过去了,房地产经济由于过度开发,造成了供大于求的现状,房价虚高,随着第一代贷款买房人偿清了贷款,地租经济走向了尾声。中国急需一种新的经济模型继续向未来置换财富,满足社会进步和财富持续增长的需求,数字经济应运而生。
《华夏时报》:数字经济和元宇宙是什么关系?
邓志鸿:元宇宙是数字经济的一种现象,数字经济是元宇宙发展的基石。类比到房地产经济时代,商品房的发展基础是房地产经济模式的成立。没有房地产经济的拉动,商品房的存在是没有基础的。从元宇宙的描述方式而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数字孪生,一种是数字原生。数字孪生是以数字化的手段真实复刻现实场景,而数字原生是原创的,无中生有的虚拟空间。数字孪生技术可以把现实世界和孪生虚拟现实彻底对应起来,用数据可视化的方式把现实在虚拟空间里重现,目前广泛使用在工业智能化,城市综合治理,远程医疗、教育等众多领域;而数字原生技术是通过想象力创造的一个脱离现实世界的全新虚拟世界,现在广泛应用于游戏动漫、艺术创作等领域。目前我们接触数字原生领域的应用场景比较多,数字原生因为是创造的全新虚拟世界,是人类精神需求的增量部分。游戏世界里产生的虚拟道具,甚至虚拟货币目前也作为个人虚拟资产,受法律保护。因此人们谈及数字经济往往脑海里会对应上虚拟空间里的商业模式,谈及数字资产也往往和虚拟资产,虚拟币以及NFT关联起来,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华夏时报》:那如何全面了解数字经济呢?
邓志鸿:数字孪生和数字原生是表述虚拟世界的不同方式,不存在优劣。但如果从以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拉动实体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以数字孪生技术形成的虚拟现实,用虚拟现实形成的数字资产,更容易把线上数字资产和线下的生产、经营,形成虚实融合、以虚助实、以虚强实的发展局面。用数字孪生的虚拟现实中形成的数字资产,和现实的生产、经营收益对应起来,就能够形成以数字资产投资的方式,让所有的投资者获取线下生产、经营收益,分享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这是数字经济接替房地产经济,成为中国未来几十年社会财富继续增长的有效方式。也是数字经济有效改变传统地租经济时代遗留的种种问题,极大缓解社会矛盾,从根源上改善社会营商环境,重新定义线下物理空间的经营方式,重塑生产关系的有效方式。
《华夏时报》:您认为传统地租经济对社会持续发展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邓志鸿:房租。为房东打工的现象,已经成为实体经济发展过不去的坎了。近些年电商经济异军突起,以“除去不必要的环节链,把一切利益返还给消费者”的宗旨蓬勃发展。电商以抛开一级代理二级代理的方式,直接把消费者和销售商配对,以无店铺销售的方式,把商品销售的毛利率降至最低,很多商品的毛利率已经不到15%,加之三年疫情把最顽固的60、70后教会了躺在沙发上购买商品, 没人再愿意开着车、付着停车费去商场购买商品。线下物理空间已经完全无法指望以商品销售的方式满足其对租金需求了。换句话说,如今商品的毛利率已经无法再供养地租经济时代高昂的房价造成的高额的房租了。
《华夏时报》:那您认为线下实体经济的未来是怎样的?
邓志鸿:从卖商品走向卖服务。把卖商品的事情转移到线上,腾笼换鸟,把线下物理空间的经营业态转化为卖服务,尤其是“到达式体验”的服务业态。比如马连道茶产业片区,如今还是传统的卖茶形态占主流,上千个茶叶厂家和摊贩依旧在使用线下物理空间卖商品,我们希望通过提供“公共型电商直播平台和云仓服务”让马连道的茶商迅速分享直播经济流量和一件代发的低成本营销红利,同时置换出物理空间,以茶文化为核心,引进各业态的优质运营服务商,形成马连道茶文化体验片区,让马连道成为西城区老百姓的“城市会客厅”。
《华夏时报》:能具体说说您对马连道茶文化片区未来的展望吗?
邓志鸿:这个问题可能要从对北京京城文化生活的展望说起。我一直开玩笑说,北京是最不像京城的首都。是一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带火了西安吗?电视剧只是触媒,大唐不夜城的商业布局是落地的土壤。我想用一句话来描述对北京现代生活的期待——“新古典主义的京城生活”。北京在元代就已经成为古都,唐诗宋词元曲,元杂剧,曲艺是京津冀地区的传统艺术方式,元明清三朝古都给了北京太多的文化资源,北方喝茶听戏,南方喝茶听评弹。京城生活也许不如海派文化来得精致和洋气,但应该是饱含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并且底气十足的,应该是充满着人间烟火气和人情味的。西城区像马连道这样极富文化底蕴的区域很多,大栅栏、琉璃厂、王府井、古运河等等,我对西城区实体经济的发展充满着信心,打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消费场所,打造让老北京和新北京都有文化共鸣的百姓会客厅,就是我对马连道乃至北京京城生活的期望。文化创意如果只是让商品和消费的附加值增高,增加老百姓的消费负担,那就不是好的文化创意。我们应该以文娱商旅一体化发展的思路,让老百姓用更低的消费,享受更美好的生活。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会很好地促成这一切,当然目前也碰到一些瓶颈和障碍。
《华夏时报》:您指的瓶颈和障碍是什么?
邓志鸿:数字资产领域目前还存在一些政策红线尚未突破,这是为了遏制虚拟货币炒作和NFT在金融领域里的野蛮生长形成的,但也在客观上障碍了数字资产权益交易的发展。再有就是长达30年的地租经济发展,导致我们政府的行政思维和行政部门设置都是服务于地租经济形态的,我很高兴看到二十大和两会后,党和国家已经开始全面建设数字中国的国策基础上,成立了国家数据局等相关行政智能单位,满足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需求。创新发展的过程是戴着枷锁舞蹈的过程。几十年前昏暗的油灯下,几个村干部的红手印开拓了包产到户的农村经济发展局面。历史总是需要正直而无畏的人,团结在一起推动的。关于线下实体经营空间的综合治理,也需要在机制体制改革上创出一条新路。我们正在摸索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商业契约精神为保障的理事会治理形态,融合政府、国企、私企、小业主和经营户的几方需求进行综合治理的模式。希望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在中国城商联数字经济创新分会的全力推动下,以马连道茶文化片区为抓手,探索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道路。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上一篇:一口火烧解乡愁|独家焦点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