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推动县域承接产业有序转移:立足比较优势 支持各县做大做强1-2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产经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2-14 21:40:21

继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后,2月13日,广东省举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破解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为再造一个新广东提供新动能。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经济规模34年来持续居于全国第一,但同时,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


(相关资料图)

从数据来看,广东县域面积占全省71.7%,县域常住人口占全省的28%,但县域GDP仅占全省的12.5%,远低于浙江福建江苏的40%以上水平。从区域看,珠三角城市群创造了80%的GDP,粤东西北等地区仅占两成。

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已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的“必答”大题。此次大会不仅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程,还针对“抓什么”、“怎么抓”、“谁来抓”三大问题进行详细部署。

根据规划部署,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成为振兴县域经济的关键举措。“广东将聚焦县域振兴,坚持分类施策,推动县域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增强县域造血功能,打造一批高水平的产业转移承接载体,支持各县做大做强1-2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在大会上表示。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要想实现县域经济振兴,增强县域造血功能是关键,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内推进省域一体化,为要素自由流动创造有利条件,随着珠三角加工制造产业逐步转移扩散,粤东西北地区应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与珠三角形成产业链的合作,实现产业共建、产业共强。

结对帮扶推进产业有序转移

在工业化的早期探索中,开放市场带来的各种要素自由流动让广东抓住国际产业梯度转移契机,形成完备工业体系。

随着工业化发展进入中后期,珠三角地区率先推动将原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两翼和山区转移,以带动自身的产业升级,自2008年起,广东省内掀起一股“产业转移潮”,珠三角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引导产业转移。

实际上,多年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对于推动粤东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确起到了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沿海经济带东翼4市、西翼3市和北部生态发展区5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高于珠三角2.1个、1.2个和1.5个百分点。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844元增加到27191元,增长了61%。

清远是广东推动产业梯度转移的典型例子。自2012年3月,“广清一体化”概念正式提出,广清产业转移已走过十余年历程。

近年来,广清两市以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三园一城”(广清、广德、广佛产业园和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为主阵地,积极探索“广州总部+清远基地”“广州研发+清远制造”“广州孵化+清远产业化”等合作共建模式,推动两市产业链融合,共同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累计引进项目超600个,总投资近2000亿元,包括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6个、高新技术企业54家,上市企业主体11家,其中,80%的企业(项目)来自广州,已成为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的首选地。

“合作共建园区取得的成效与广州帮扶力度持续加码是密不可分的,广州出人、出钱,带项目,全方位帮扶支持清远发展。”合作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为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实现两市产业一体化发展,广清两市积极组建管理机构,强化规划引领和衔接,推动经济社会管理放权赋能,强化土地等要素保障和交通基础设施支撑,加强社会事务服务管理,不断推进合作区“三园一城”开发建设。

结对帮扶是广东推进产业有序转移的重要特征。2019年,广东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这也进一步推动探索区域合作新模式,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的产业合作也从单一的产业转移走向产业共建。

依托全省谋划湾区带动、两翼齐飞的战略格局,广州与湛江、深圳与汕头的产业协作不断深化,“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加速构建。

比如,广州与湛江在合作框架协议中明确加强重点产业协作,深化科技和金融合作,促进社会事业共建,推进公共服务共享,在经济社会领域全方位交流合作。目前,两市已签署文化旅游、卫生健康、人社、金融、港口等多领域的合作协议。

如今,在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要求下,广东也将围绕产业有序转移,构建新型帮扶协作机制。

“接下来,我们将推动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全面建立县级结对帮扶关系,同时也对惠州、江门、肇庆的12个县(市)参照开展产业协作,建立营商环境对口帮扶机制,对标提升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县域营商环境,构建新型帮扶协作机制。”艾学峰说。

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

如今,随着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已经基本转移,产业转移如何升级?

在暨南大学经纬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院教授覃成林看来,未来广东产业转移,应该从产业链转型的角度去思考粤东西北地区如何与珠三角进行合作,比如将大湾区制造业链条不断向粤东西北地方延伸,推动产业链条上的某些适合环节转移出去的,实现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的合作分工。

对此,韶关逐步摸索出“以数据为鱼饵”,实现与大湾区产业转移的协作与承接。去年2月,国家四部委批复同意广东省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明确在韶关建设数据中心集群。

根据规划,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将承接广州、深圳等地实时性算力需求,引导温冷业务向西部迁移,构建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

“建设数据中心集群,韶关在用电成本、气候、环境、区位等方面具有综合性独特优势,一旦建成后,企业来这研发、生产就更方便。由于基础设施在这里,数据资源也在这里,通过数据资源开放,可一步一步把大数据产业引进来。”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赵淦森表示。

发挥自身优势,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腹地和重要屏障的功能定位及城市发展战略,努力实现与“双区”的功能互补、产业分工和错位发展成为韶关吸引产业转移的关键秘诀。

据了解,韶关已分三批与14家企业完成了投资协议签订,合计建设规模为40.7万个标准机柜,总投资达479亿元。目前,华韶数据谷项目、中电鹰硕数据中心项目、中国联通智慧客服南方中心等项目正在韶关“茁壮成长”。此外,还引进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广东广电、中联云港、上海德衡、首都在线、中瀚云等数据中心项目,大数据上下游产业正加速聚集。

围绕如何引导县域产业差异化发展,艾学峰表示:“我们将立足各县域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引导其各展所长,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对全省122个县(市、区)进行科学分类,制定差异化发展目标、支持政策和工作任务。”

实际上,在产业转移的推动过程中,粤东西北的城市实际上也面临着省外城市的竞争。因此,如何高水平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成为关键。

广东省工信厅此前印发的《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支持县域的支柱或特色产业建立产业集群,并将“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关键环节配套能力”列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工作目标之一。

“接下来,我们将大力实施‘大平台’提升行动,积极打造一批‘万亩千亿’园区载体。”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涂高坤也表示,按照省领导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的部署以及广东“支持力度不小于周边省份交界地市”的指示精神,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14+15”政策体系框架下,广东认真谋划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工作,由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2市及惠州、江门、肇庆3市部分县(市),依托现有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每市建设1个主平台,省重点支持建设3-4个主平台。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产业集群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上一篇:

下一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