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攻坚,水稻野生近缘种质资源创新获重要进展

产经 来源:科技日报 2022-03-31 20:24:06

充分利用野生近缘种中丰富的遗传变异是扩宽亚洲栽培稻遗传基础的重要途径。近期,在水稻野生近缘种质资源创新方面,云南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陆稻野生稻研究团队再次获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植物科学前沿》上发表。

由于生殖隔离等因素的存在,人们很难将野生近缘种中的遗传多样性直接应用到水稻生产实践中,构建渗入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稻属AA基因组材料是水稻种质资源的天然基因库,在漫长的独立进化过程中,不同材料独有的特性及生态适应性,形成了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拥有亚洲栽培稻所不具有的或已消失的许多优良遗传基因,但全面系统地构建稻属AA基因组8个种的农艺性状渗入系文库还未见报道。

此前,研究团队以1份长雄野生稻、13份巴蒂野生稻、6份展颖野生稻、8份南方野生稻、19份普通野生稻、20份印度野生稻、103份非洲栽培稻、160份陆稻为供体,3个表现优良的亚洲栽培稻为供体,克服了严重的生殖隔离障碍、花期不育、工作量大等重重难题,在海南三亚进行一年三季的反复表型选择和杂交。经过近十年努力,培育了26763份遗传材料,其中,具有稳定的散穗、直立穗、密穗、稀穗、芒、匍匐生长、株高、壳色、种皮颜色、光壳、粒长、粒宽、粒重、抗旱性、陆生适应性、抗稻瘟病表型的渗入系材料6372份,育成了全世界供体类型最丰富的种间、亚种间农艺性状渗入系文库。

“如果说新品种是大楼,这些材料就是砖块。”团队负责人陶大云研究员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他们利用这批宝贵的材料,已发掘了22个分别控制粒长和粒宽的新的等位变异,基于多供体渗入系文库的优势,发现不同供体的同一座位,可以控制相同的表型,也可以控制完全相反的表型,并选育出“云陆142”等数个新品种。该文库不仅有助于培育具有可持续高产潜能、多样化的品质需求、多抗、环境友好的水稻品种,还为人类认识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和分子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标签: 充分利用 遗传变异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上一篇:

下一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