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来源:中国网财经 2022-03-28 19:42:37
中国保险业已经告别高增速快车道,车险综改、代理人队伍改革等多重压力下,险企步入转型升级新阶段,所有升级迭代的经营策略都与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密不可分。
毕竟,谁能经营好客群,谁才能笑傲疆场。从中国太保的年报来分析其客群明显增长背后的故事,或许能认清保险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逻辑。
3月27日,中国太保正式发布2021年度业绩报告,在疫情持续与市场增长整体趋缓的背景下,这份报告显示出中国太保旗下的总客户数在一年内净增长近2000万,增幅达到两位数。
这一来之不易的成绩,来自于中国太保以客户为中心的策略,以及匠心经营主业的态度。
正如中国太保董事长孔庆伟在年报中所言:“保险行业变革进入关键期,价值链正面临艰难的重塑过程。面对发展环境的各种不确定性,我们始终把握高质量发展主线,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定不移深化转型,稳定业绩基盘,开启全新赛道,形成了‘稳’‘进’兼备的经营新局面。”
在孔庆伟的每一部分讲话中,都离不开对客户经营的阐述。那么,中国太保究竟如何一以贯之“以客户为中心”?一起抽丝剥茧、深入剖析。
坚守初心,客户新增近2000万
太保年报显示,2021年太保营业收入4406.43亿元,同比增长4.4%,运营利润353.46亿元,同比增长13.5%。
在年报中,有一组数据变化颇为引人关注,那就是太保客户规模的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末,太保整体客户数已攀升至16839万,较上年末增长13.1%。也就是说,2021年太保净增客户数达1945万。
从精细化客户运营成果上看,太保收获颇丰。截至2021年末,持有太保不同子公司保单的个人客户数已达1032万,是五年前的4倍多;太保集团个人客户客均保单数也达2.28件,较上年末增长7%;持有两张及以上保单的个人客户数达3257万,较上年末增长2.9%;同时,太保寿险存量客户黏性增强,老客户加保率8.7%,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
从目前保险业的现状来看,客户如此快速增长实则不易,当前保险业正处于转型变革期,整个行业的保费收入增长、客户规模扩大在一定阶段均遇到了瓶颈。
从容应对这一市场的巨变,需要做到未雨绸缪。太保早在多年前开启的转型1.0就长期关注客户数量的稳步增长,为价值成长积蓄力量。
从2018年转型2.0阶段起,太保再度探寻精细化的客户运营之道:开始更加注重客户持有多张保单以及不同子公司保单覆盖的情况,通过对客户保障缺口的深入挖掘,实现对客户完善保障方案的精准营销,提升优质客户的留存率。
而立之年,太保还通过建立服务官制度,推进“太保服务”品牌建设,来自不同层级机构的800名服务官主动走近客户,让太保的客户服务体验更具象、更富有温度。
可以说,太保客户经营“量质”双升的背后,得益于长期以来坚守“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初心,难能可贵的是稳中求进的战略延续至今。
匠心经营,精耕产寿险主业
对于太保这样一家大型保险集团来说,在客户经营方面,光有战略上的布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辅以全方位的战术配合。而精耕寿险、产险主业,回归保障本源,便是太保的重要战术。
寿险方面,太保寿险通过深化产品与服务融合、创新供给模式、参与社保体系建设,赢得更多客户的信赖。
具体而言,在产品与服务体系上,太保寿险全新打造并发布了“产品+服务”金三角体系,形成基于健康、财富、养老为核心的产品服务生态;构建价值银保“芯”模式,打造新型银保合作关系,优化资源整合,升级客户服务。
此外,太保寿险积极投身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年报显示,自政保业务在办项目开办以来,太保寿险累计服务客户近3000万人次,支付理赔金额超过290亿元;在各地惠民保项目中,太保寿险主承保的上海“沪惠保”参保人数超700万,创惠民保首年参保人数之最;全国范围内太保寿险参与的惠民保项目多达35个,累计覆盖参保人数2100余万,占全国惠民保参保人数的近五分之一。
产险方面,面对车险综改、暴雨等自然灾害多发的挑战,太保产险亦通过深化分客群闭环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客户直接触达和精细化经营能力,使车险续保率等关键指标持续提升。
在车险业务领域,2021年太保家用车商业险投保率达93.5%,第三者责任险平均限额达171.1万元;围绕个人生活场景,公司积极拓展“1+N”车非联动模式,推动个人车险客户中购买非车险的比例大幅提升。
在非车险业务领域,太保产险加大健康险、责任险、农险的投入力度。年报显示,2021年健康险业务收入121.98亿元,同比增长37.3%;责任险业务收入109.48亿元,同比增长24.6%;农险业务收入103.63亿元,同比增长19.8%。
透过每一组核心数据、每一项落地举措,不难看出,太保已将专业的产品与服务作为客户经营的锚点,体现了在客户需求驱动下,深耕主业、积极求变的基因。
客户导向,打造生态闭环
客户服务绝不能成为一句口号,尤其在行业步入改革深水区后,如何打破消费者“保险仅是一张保单”的固有认知,让客户体验更具获得感,值得每一家经营主体深思。
从太保年报盘点的康养成绩单获悉,该集团选择推进健养产业生态圈建设、加快养老社区实体布局等方式,让客户服务加速升级。
在健养产业生态圈建设领域,太保大健养板块已有诸多实战成果,据年报披露,“太保蓝本”健康管理服务累计覆盖客户近1800万人;广慈太保互联网医院成立,发布首个自主研发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品牌“太医管家”,建成400人的线下专职医疗团队。
此外,太平洋健康险也弥补了客群保障缺口,建立带病体等创新型健康险产品的研发平台,同时聚焦未病及青少年健康服务,以健康管理服务为依托,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养老服务层面,养老社区“太保家园”已在全国先后落地10个项目,总床位已逾1.2万张。其中,成都和大理社区正式开业,为助推保险主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事实上,作为传统金融机构,险企有着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的使命,为此太保积极承担资源整合、链接产业上下游的角色,实现不同产业价值链的深入联接,激发市场活力。
太保多次护航国家高规格展会,如连续四年服务进博会,连续为两届服贸会提供一揽子保险保障服务方案,为第十届花博会量身定制一揽子综合保险方案,成为杭州2022年亚运会的官方合作伙伴等等,都折射出太保服务质量的高水准。
太保的客户经营思路并不是简单地为服务而服务,而是通过协同共生、为客户创造价值,赋予客户经营更深刻的内涵。事实也证明,从客户视角出发,也可以反作用于险企的高质量发展。
科技硬核,撬动更优服务体验
提及太保的客户经营,还有一项能力不得不说,那便是科技。在这个万物互联、数字经济的时代,似乎谁都可以将科技概念作为“谈资”,但太保却更强调科技硬实力的打磨,并将其真正赋能到保险主业的客户服务体验中。
以云计算为例,2021年,太保云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更高水准的云计算支撑能力,在精准获客、承保定价、智能理赔等领域带来更优客户体验。
疫情挑战下,针对客户业务办理“无接触”需要,太保旗下产寿险等子公司纷纷建设“云柜面”、“云门店”,将营业网点搬到“云端”,打破实体柜面的地域界限,实现足不出户、线上办理多种业务。
年报数据显示,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的成熟应用,2021年太保个人客户车主线上化率达90.3%,同比提升29.5个百分点;太保寿险建设智慧两核生态平台,投保时效同比提升12%;太平洋健康险实现线上平台营运服务全覆盖,理赔服务时效同比提升15.2%。
此外,近年来,太保还通过应用智能机器人技术,将日常运营中耗时、重复性的工作交由“机器人”完成,实现智能运营新模式。
据了解,强化硬核技术能力的同时,太保还不断优化科技“管、研、用”治理结构,加强保险前沿技术核心研发力量的专业建设。并以太保科技公司正式成立为标志,进一步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和人才集聚效应,提升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和敏捷迭代能力。
俨然,在太保的客户经营体系中,科技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角色。
结语:
正是基于持之以恒的客户服务积累,中国太保旗下的太保产险和太保寿险在2021年上半年披露的保险服务质量指数评价结果中均位列第一。
透过中国太保这样一家大型保险集团的客户经营样本,不难总结出,在险企高质量转型探索过程中,只有真正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做优客户服务才是经营之本、发展之道。这是一条马拉松式的长跑,有匠心精神,稳中求进,才可能收获更多的客户认同。孔庆伟在年报致辞中亦提及,新30年再出发,中国太保坚定把客户需求导向作为持续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打造面向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文章来源:中国网财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