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流量价值及价值的再发掘

产经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22-03-19 08:37:39

流量,往往意味着财富。这不是什么秘密,即使小商小贩都知道,要想赚到钱,就得跑到人多的地方去吆喝。互联网前时代,能让所有生意人心心念念的关节里,必定有一个是“位置”,因为“位置”背后藏着“流量”;判断一个地方是不是经商的好位置,流量大不大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当然,位置好、流量大,也不代表买卖一定能赚钱。没抓准流量的真实需求、经营不善,甚至是运气不好赶上了天灾人祸,或者遇到了其他什么神秘因素的干扰,流量要变现,肯定就困难。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发现这种有趣的现象:同一条街,东边的买卖好得不得了,西边的生意却永远没起色。老徐家小区的门口就有这样一条街,一东一西两个楼,东边楼里的买卖红火且持续,西边楼的成色就差很多,三天两头换招牌。

出现这种现象,恐怕就不能一门心思在经营、流量等方面找原因,没准儿原因就是顾客心理因素在“作怪”;社会心理学里有个“马太效应”,“捣鬼”的可能就是它。碰到这种看似很“莫名其妙”的状况,西边楼里的生意人要想打翻身仗,显然就不能因循了寻常路径走,否则,永远也走不出这个“八卦阵”。

线下买卖如此,线上生意也一样。虽然流量是互联网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但是,如果以为拥有了足够大的流量,就能实现“经营自由”,就能“指哪打哪”,就能把流量价值吃个干干净净,那就太幼稚了。比如“微信”,巨大的流量每天都在这个系统里汹涌着,但社交价值之外,别的价值却很难从这巨大流量里挖出来,于是大流量并未体现出大价值;再比如“淘宝”,每天在这个市场里“逛街”的流量也极可观,但交易价值之外,社交价值无论怎么开拓都不行,大流量于此仍旧体现不出大价值,甚至任何价值都没有。

所以,“流量”和“流量价值”显然不是一回事。要想让流量产生实实在在的价值,肯定需要挖;虽然挖了、甚至卖力挖了,也不一定能挖出价值来,但不挖肯定不行,流量是否有价值、有多大的价值,只有挖过之后才知道。从这个角度看,虽然“淘宝”不停地在流量里挖掘社交价值,最终也没挖出来,但这种挖掘显然有价值:一方面,起码知道在街对面儿再盖一座楼不可能——实在找不出盖楼的地儿;另一方面,对自家流量价值所在也有了更清晰、更清醒的认识。

上月中旬,首家邮局咖啡店在厦门开业。消息发布后,有人在对全国邮政网点数量、客流量等进行了一番细致计算之后,得出了相当乐观的结论,认为邮政开咖啡店是个好买卖。这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买卖,显然还需要时间来回答。目前可以予以判断的是,一方面,这大约算得上邮政系统对自家流量价值的再发掘或者深度发掘;另一方面,邮政系统拥有的庞大流量,在这杯咖啡面前,有相当大的部分显然是无效流量。

就发掘本身而言,无疑是有较大价值的,这是一种积极的经营态度。任何手握巨大流量的企业(无论线上的还是线下的),如果对流量价值的深度发掘没有感觉、没有想法、没有行动,显然是不合格的,终将无法面对市场、面对竞争。我们甚至还可以“事后诸葛亮”一下,如果十年、二十年前就积极、进取若此,恐怕快递市场就不会是今天的格局。

就发掘方向(或者发掘的点位)而言,卖咖啡的难度显然不太小,一方面,从现有流量里能够挖掘出的“咖啡价值”恐怕不乐观;另一方面,拓展有“咖啡价值”的新流量,难度确实很大,这方面足可借鉴的例子和经验实在多;此外,虽然网点优势巨大,但邮局氛围和咖啡屋氛围确实有点儿不太搭,两者能否磨合、又如何磨合,还是一个让人颇费心思的新课题,最终磨合得怎么样,还得等实践来作答。

当然,如此品评,也可能就是外人瞎操心,或许,邮局咖啡原本就是一个想法简单的“便民服务”,无关系统统合及深度拓展,也无关整体盈利和新价值发掘的企图心。这种可能也存在。不过,即使真是“便民服务”,也自有新的价值,也是对现有流量价值的再发掘。只要有这种在既有流量里不断发掘新价值的意识,企业的前途总归就更乐观。市场上反面的例子其实也很多,这些企业以为“流量在手,天下我有”,陷在自我臆造出的堡垒里难以自拔,前途也就宿命性地一点一点消磨掉。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标签: 小商小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上一篇:

下一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