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22-02-07 13:35:21
2022年开年以来,新能源等高成长行业波动较大,市场对后续行情的看法也存在分歧:一方面,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2年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稳增长”成为新的市场方向之一;另一方面,会议也纠偏了“短期运动式减碳”,提出不能搞碳冲锋,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双碳政策,市场担心双碳政策力度会有所减弱。
我们认为,“低碳发展”仍是重要的时代主题。首先,“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央经过审慎决策提出的重大政策方向,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会坚定不移地推进;其次低碳发展也有助于提高我国的能源独立性,降低对传统油气资源的依赖,保障能源安全;此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也是响应全球共识,强化与国际社会战略合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前一段时间,对于落实“双碳”政策过程中一些轻率冒进的适当纠偏,更利于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毋庸置疑,“碳达峰、碳中和”将深刻改变很多重要行业的发展轨迹,带来重要的产业变革。以中国为例,电力、钢铁、建材、交通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行业,这决定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是能源替代、节能提效、工艺改造、源头减量等。其中,能源替代是最重要、最具可行性的手段。
“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的能源变革可以概括为“能源电力化、电力清洁化”。能源电力化指在部分需求侧,用电这样的二次能源替代石油等一次能源,典型代表就是汽车产业的新能源化;电力清洁化是指在供给侧,用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逐步替代化石燃料发电。
这些领域的共同特点是:未来成长空间巨大,行业增长速度较快,以及中国企业处于较强势地位。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2021年,我国销售新能源汽车352万辆,同比增长160%,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但即便如此,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只有约13%,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到10%,未来提升空间巨大,行业仍将快速增长1。
从前,相比欧美日,中国汽车产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但近几年汽车行业的新能源化转型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时代机会。以动力电池为代表的核心环节,中国企业在中日韩三强的激烈竞争中逐步从跟随走向领先。动力电池企业的快速成长也带动了材料企业的高速发展,不管是产能、产品品质、生产成本,都追上并在部分领域超越国外同行。得益于国产新能源车的发展,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954万辆,同比增长23%,市场份额44%,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不断扩大整体市场份额;汽车整车出口202万辆,同比增长100%,创历史新高2。我们认为在低碳发展推动下的这一轮汽车工业革命,中国企业的产业地位将不断上移,未来有望诞生一批优势公司。
具体到投资领域,我们在看好新能源相关产业发展趋势的同时,也在不断加深对具体上市公司竞争优势的研究。这是因为产业发展向好也会吸引更多资本进入,导致供给端竞争加剧。这个时候,如果只是简单地买一个产业赛道,长期获得的回报未必很好。而且,根据我个人多年来对于行业和公司研究的经验,新能源这个大产业在过去五六年变化很大,其中不同企业因为战略不同、管理者不同、组织架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大差异。我们必须要去精挑细选真正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只有这样的企业在竞争加剧的过程中,才能守住比较好的盈利能力,不断成长。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的低碳发展仍是最重要的时代主题,虽然发展过程中可能会有波折,但是方向不会变。随着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大概率能给投资者带来回报。
风险提示:文章涉及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我们对当前时点的看法,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所涉观点和判断后续可能发生调整或变化。本文仅用于沟通交流之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