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来源:新华社 2022-02-04 16:35:11
2021年,我国共举办各类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2700余次,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达440.53亿单位。其中放流梭子蟹、对虾等海洋水生生物苗种319.93亿单位,放流青鱼、草鱼等淡水水生生物苗种120.18亿单位,放流中华鲟、中国鲎等珍稀濒危水生生物0.73亿单位。
这是记者日前从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了解到的消息。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表示,增殖放流是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重要举措,也是国际通行做法,对于养护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增殖放流能够促进渔业种群资源恢复,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以青海湖裸鲤为例,目前该物种资源蕴藏量已达10.04万吨,比实施增殖放流前增长了近39倍,增殖放流对资源恢复的贡献率达到25%。
增殖放流使渔业资源得到有效补充,渔民增产增收。根据广西海洋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初步调查结果,2021年广西主要放流品种回捕群体产量较上年明显提升,其中主要放流品种日本对虾回捕群体产量明显高于长毛对虾、斑节对虾,黑鲷的回捕群体产量明显高于真鲷、红笛鲷。
“同时也要看到,目前的增殖放流工作还存在苗种供应体系尚不健全、社会放流亟待规范、执法监管有待加强、科技支撑相对薄弱等问题。”刘新中说,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了主要目标、区域布局、重点任务等。
据介绍,指导意见将“十四五”增殖放流数量指导性目标从“十三五”时期2000亿尾调整为1500亿尾,逐步构建“区域特色鲜明、目标定位清晰、布局科学合理、管理规范有序”的增殖放流苗种供应体系,规范引导社会放流活动,增强增殖放流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扩大增殖放流成效。
(文章来源:新华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