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2022-01-26 07:35:06
在“双减”大背景下,出海被认为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转型方向。2021年下半年以来,多家在线教育公司已推出或计划推出面向海外市场的教育品牌,加大对海外教育业务的投入。
不过,相比日益成熟并已颇具规模的游戏出海,目前教育出海的整体规模尚小,教育企业出海面临的情况也更加复杂。
教育创业者瞄准海外
2021年10月,精锐教育对外表示,面临巨大的经营困难,公司暂停了国内所有教育项目和学习中心。
直到近日,精锐教育公布了教育出海、教育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的业务发展方向。在教育出海方面,精锐教育计划,未来专门为海外学生提供在线教育和辅导,教授中文和数学等科目,并为中国学生提供海外留学规划服务。
看中教育出海机会的不止有精锐教育。2021年8月,新东方旗下“比邻中文Blingo”宣布成立,其主要提供面向海外华裔青少年的中文课程学习服务。而在线教育企业VIPKID,早在2017年就已推出面向海外市场的中文教学品牌。
近两年,教育出海的关注度持续走高,涌现出一批以出海教育产品为主的创业企业。尤其是在2021年“双减”政策发布后,教育出海热度明显提升。
从事教育出海业务的,既有工具类、教育信息化类,也有语言学习类企业,尤其是海外中文课程,成了许多教育出海企业的首选切入点。
持续关注教育出海的映魅咨询创始人刘凯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教育出海的热度的确有所提升,这是教育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自然规律。
“过去几年,随着资本、人才进入教育领域,教育行业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想法不断涌现。一些从业者把海外业务发展的经验,带到了教育行业;加上可能国内的竞争比较大,慢慢地部分企业就有意识地往海外发展。”刘凯表示。
除了行业发展规律外,对教育出海最直接的影响来自“双减”政策。
刘凯表示,教育出海现象并不是因为“双减”而出现的,网龙、科大讯飞等企业几年前就已经在布局海外业务,但“双减”加速了教育出海的进度。在“双减”之前,因为国内的巨大市场,很多企业不会有太多精力顾及海外市场;“双减”之后,大家需要做更多的选择,就开始往出海方向走。
海外市场探索不易
在出海业务方面,国内游戏产业算是一个标杆,尤其是近两年,国内游戏企业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不过,各国教育政策、理念差异巨大,游戏领域的成功经验,无法直接复制到教育领域。
刘凯坦言,教育出海业务并不好做。“我们现在看到在教育出海方面做出一点成绩的企业,大多数创始团队的背景比较国际化,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海外经验。目前国内从事教育出海的企业,整体收入规模并不大,做得相对较好的,主要是工具类应用,在其他细分领域表现一般。”
以目前火热的海外中文课程为例,随着中国影响力不断增强,加上全球海量的华人群体,海外中文课程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市场。但刘凯表示,目前出海企业的这类业务并不出彩,收入规模也不高。
“因为这个市场确实不算大。比如美国,其实很难看到很多人去学习中文,它的市场需求很分散,不够集中,带来的问题是企业不太好做大流量的广告投放,转化率相应就比较低。”刘凯说。
在出海相对成功的游戏产业中,国内企业凭借持续的投入以及对海外市场的深入研究,逐渐具备了与国外企业竞争的实力。但在教育产业上,国内企业相比海外企业,并不具备显著的竞争优势。
刘凯也认为,国内教育企业出海,仅仅存在相对的优势,而不存在绝对的优势。“比如做教育信息化的企业,如果在亚非拉等没有教育信息化产品的国家,就相对存在优势,但如果去的是欧美市场,这方面可能会变成我们的劣势。”
“再比如日本市场,用户非常挑剔,国内的教育企业相对日本企业,短期内竞争力肯定不会特别强。但是如果我们去越南、泰国,他们的本地市场刚刚起步,我们相对他们的技术、人才、资金实力更强,这方面就会有优势。”刘凯说。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