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数字人民币 支付业开辟新赛道积蓄新动能

产经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22-01-26 06:05:06

2022年,支付行业竞争进入“下半场”。在监管层面,预计严监管力度不减,《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也将在今年正式落地。在行业层面,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支付行业开辟新战场,挖掘B端市场,积极布局SaaS(软件即服务)市场。同时,随着今年央行主导的数字人民币试点迈入全量测试阶段,支付机构积极拥抱数字人民币,积极开辟新赛道,寻求业务机会。

新趋势:监管将进一步强化

支付涉及资金、数据安全等多个关键领域,属于金融严监管行业。可以预见,2022年的支付业严监管将持续强化,避免监管空白或者套利,一批影响广泛深远的新规和工作将在今年落地。

首先,2021年10月13日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下称259号文),就支付受理终端业务、特约商户、收单业务监测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要求,特别是,首次明确要求个人收款码参照特约商户管理。同时,提出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等)应当制定收款条码分类管理制度,区分个人码和商户码。

259号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支付机构将增加合规性工作任务,需要进一步明确收款条码分类,而个人码收款受限,部分经营类商户将有一拨“转码”需求。中金公司研报预测,这将释放近1亿商户的存量市场。

其次,2021年1月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预计将在今年正式落地。这是非银支付领域拟定的一个新监管框架,首次对支付业务分类、划出垄断红线、提出评级监管等要求。征求意见稿当时一经发布,即引发行业强烈反响。

在分析人士看来,这份条例带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支付牌照发放或许将重新“开闸”;二是强化支付反垄断,可能对目前市场局面产生一定影响,增加市场充分竞争的新空间。不过,市场人士认为,诸多细节仍待进一步厘清,比如垄断支配地位认定口径等。

第三,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将继续推进,其进程受到外界高度关注。近年来,央行一直主导推进这项工作,以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2021年,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工作实现重大进展——支付宝、微信分别与银联云闪付App实现扫码互认。市场预计2022年,支付互联互通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新战场:瞄准数字化转型

疫情影响叠加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等因素,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升级都开始提速。这些全新的变化带动了数字支付交易和增值服务需求的增加,预计2022年这种需求仍将进一步提速。

维萨卡(Visa)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于雪莉日前撰文透露,截至2021年2月,亚太地区基于Visa网络的线下交易中,非接触支付的普及率首次突破50%。这意味着,在亚太地区每2笔Visa面对面的线下交易中就有1笔是通过一拍即付(Tap-to-Pay)的非接触支付完成的。

国内支付机构方面,由于互联网流量已经进入存量争夺时代,也都瞄准数字化升级带来的需求,行业巨头的主打策略是开放——从提供流量入口到帮助商家构建数字化能力,逻辑是“好服务=好权益=好流量”。2020年,支付宝首提打造数字生活开放平台,将首页平台流量全面对外开放,并推出数字时代经营转型计划、小程序扶优计划两大政策,让商家和服务商自身数字化经营。2021年,支付宝进一步强化开放能力。预计在2022年,开放仍是支付巨头的关键词。

作为支付行业中的第二梯队,汇付天下、拉卡拉等机构的主打策略是向商户提供SaaS平台等增值服务,也就是“支付+SaaS”模式。另外,还有一类“香饽饽”业务方向便是跨境支付,2021年主流支付机构均花大力气进行布局。由于跨境电商规模仍在增加,预计这一态势在2022年将持续。

新赛道:拥抱数字人民币试点

数字人民币是各家支付机构重点关注的热门领域。

目前,随着试点地区和场景这两年来的逐步推进,公众对于数字人民币的概念已不再陌生。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22日,我国已经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1.4亿个,企业钱包1000万个。

就体验感而言,数字人民币支付与支付宝、微信支付区别不大,市场担心会冲击第三方支付机构。事实上,只是多了一种支付工具,可进一步减少现金使用,兑换也无手续费,与支付机构的竞争并不在一个维度。

支付机构也纷纷积极拥抱数字人民币试点,从中寻求业务机会。

拉卡拉在2021年半年报中表示,推广数字人民币为公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该公司深度参与了迄今为止全部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的试点工作,开发出数字人民币聚合支付、数字人民币钱包、数字人民币手环应用产品。拉卡拉表示,B2B市场中对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需求旺盛,公司下一步着力的方向是通过数字人民币进入B2B业务,为企业间支付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支付解决方案。

资深金融行业分析师王蓬博认为,2022年,要理顺数字人民币的渠道收费机制,依靠市场调动起各方力量,尽快完成商户的改造和受理系统升级,使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得到完善。目前,已经有部分收单机构能够从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中赚取利润,但大多数仍然单独依靠银行端获取补贴,如何形成长久的、满足各方需求的收费机制还需要时间验证。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标签: 数字 人民币 赛道 积蓄 动能 支付行业 监管 层面 机构 市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