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加强产业链建设

产经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2-01-23 09:05:09

核心提示

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加强产业链建设,是推动我区经济转型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举措,是增强产业链韧性确保经济安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

紧紧围绕我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战略定位,根据产业规模、现有优势、发展潜力等因素,谋划打造更加符合我区战略定位的产业链条,对现有产业体系和产业生态进行系统改造和全面重塑

□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加强产业链建设是推动我区经济转型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举措,是增强产业链韧性确保经济安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

内蒙古产业链现状及存在问题

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时空布局关系而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形态。产业链现代化就是通过不断推动产业向下游延伸,促进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近年来,内蒙古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为切入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煤-电-化、煤-电-冶、探-采-选-冶-加等特色优势产业链初具规模,资源就地转化效益不断提高,氢能源、大数据、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开始布局,新兴产业拓点成链势头良好,产业链水平持续提升。然而,对标产业链现代化目标要求,我区产业链发展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各产业门类链条化发展程度不够均衡,短链、断链、缺链现象普遍存在。产业延伸升级不足,产业链较短问题表现较为突出,煤炭、冶金、稀土等资源型产业仍处于产业链前端,“挖煤卖煤、挖土卖土”问题还未得到有效破解。煤化工以甲醇、烯烃、乙二醇等上游大宗基础化工产品为主,就地转化率较低。稀土产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上游的采选、冶炼、分离等环节,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新能源、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但前端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后端运行维护检修等完整的产业链尚未形成,大数据应用明显不足,与下游产业缺乏紧密联系,断链、缺链问题突出。

既有产业链基本位于“微笑曲线”低端环节,低质低效问题仍然明显。很多行业还停留在“微笑曲线”低端低效的生产加工环节,产品以原材料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精深加工不够,转化增值水平较低。铝后加工以铝板、铝棒等初级加工产品为主,高端航空级铝厚板、汽车车身用铝板带等高端产品还是空白。生物医药以原料药为主,小品种特色药少、产量低,中药材精深加工不足。肉牛产业90%以上犊牛通过交易市场发往全国各地,加工量占比很低,且以中低端简单分割产品为主,缺少精细分割、精细包装的高端产品,产业链增值收益不高。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大中小企业高度配套的发展格局尚未形成。产业的现代化由企业竞争力决定。总体来看,我区企业竞争力仍然较弱,缺乏控制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与国内同行业领军企业相比,在企业规模特别是创新能力、协作配套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距。例如,全区最大风机整机生产企业年产量仅为金风科技的1/7,全区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营业收入不如云南白药一家企业,现有自治区级以上肉羊龙头企业91家,但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仅有1家。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带动能力较弱,如北奔集团供应链企业中本地企业仅占10%左右。

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程度不高,科技支撑能力仍然较弱。科技创新能力、生产工艺水平提升是产业层次跃升的前提,在产业链现代化过程具有龙头和牵引作用。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发达地区相比,我区产业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方面。2020年,我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低于浙江省10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强度为0.9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7个百分点,低于浙江省1.87个百分点,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衔接不够紧密等问题依然突出,这也是我区长期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主要原因。

紧紧围绕战略定位补短板锻长板

实施延链补链强链,锻造优势长板。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紧紧围绕我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战略定位,根据产业规模、现有优势、发展潜力等因素,谋划打造更加符合我区战略定位的产业链条,对现有产业体系和产业生态进行系统改造和全面重塑,实施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强化产业上下游延伸、左右链配套,形成集中集聚效应,锻造优势长板。一是做强、做优现代能源产业链,实施一批源网荷储、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加快形成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的供能方式,努力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二是延伸铝后加工产业链,支持现有电解铝“链主”企业向铝后加工产业延伸,以大规格高强高韧耐蚀铝合金和精密铸锻件等产品为方向,建设绿色高端铝材基地。三是提升煤制烯烃、乙二醇等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以尼龙-66、聚酯纤维、特种塑料等高端化工产品为方向提升产品附加值。四是加大优良品种引进和培育力度,解决农畜产品种质资源“卡脖子”问题;以培育龙头、打造品牌为核心,补齐肉牛、肉羊产业链短板;以婴幼儿乳粉开发为重点壮大乳业产业链,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推动产业融合互促,补齐弱项短板。围绕战略定位,立足农牧业资源优势,深化产业关联、链条延伸,促进农牧业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精准对接,大力发展研发设计、节能环保、商贸物流、营销策划等与先进制造业相匹配的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牧业、优势特色制造业深度融合,补齐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短板,形成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加强对生产过程、加工流通等产业链的数据采集和应用,提高大数据应用水平,促进大数据产业与农牧业、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型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体系。

做强做优“链主”企业,培育壮大专特精新“小巨人”,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企业是构成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关键是培育壮大一批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增强产业链上下游的系统性、协同性,才能形成“聚而优”的产业链生态。一方面,努力培育大型龙头企业,鼓励煤炭、煤焦化、有色冶炼、氯碱化工等行业企业之间的战略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支持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重组,如煤电、煤电铝、煤电化等企业重组,放大一体化产业链低成本优势,打造几个实力雄厚、业态高端、体制机制创新的本土“链主”企业。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壮大专特精新中小企业,积极推动大型企业开展外包业务,加强与中小关联企业的合作,在具有特色优势的能源、医药健康、绿色农畜产品、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着力培育一批细分行业骨干中小企业和成长梯队,开展精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力争在细分市场成为小而精、小而强的行业“小巨人”。

引导产业园区优化产业分工布局,增强载体支撑。各类园区是产业链的主要载体。一是要通过规划引领、政策统筹推动园区错位发展,在自治区开发区优化调整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各园区主导产业定位,细化支持政策,引导企业通过资源有效聚集、产业协作共进,形成专业化、市场化、集群化的经济共同体,促进产业链集群化、产业集群链条化发展。二是要在各盟市选择一两个条件比较成熟、开发潜力较大的园区进行试点示范,按照产城融合思路,发挥工业互联网全生产要素、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连接功能,发展产业集聚区,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升园区支撑能力。

加大政策支持和制度创新力度

创新区域开放合作模式,推动产业链协同构建。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加快建立跨区域利益分享机制,鼓励盟市之间、同一盟市各旗县之间打破行政区划,通过股权分配、税收分成等方式合作共建重大项目,引导呼包鄂乌地区、乌海及周边地区、赤峰和通辽地区围绕现代能源经济、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有色金属等领域,围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一体化推进点式突破、链式创新,构建嵌入式、耦合式产业链集群,通过产业链协同构建加快形成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鼓励我区能源、乳业、稀土等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全方位融入国内相关产业链或配套体系,构筑区域联系紧密、产业配套完善、梯度转移有序的产业组织体系。加大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力度,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建设“飞地园区”,构建定位明确、错位承接、融合发展的产业承接平台,加快形成东中西地区产业链协同构建新格局。

围绕产业链统筹招商链,优化营商环境。围绕产业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所在。依据自治区招商远景规划,梳理重点产业链招商企业清单以及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清单,支持产业链工作专班、各盟市、各园区积极对接产业链目标企业和项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精准招商。一是统筹优化招商链。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大抓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按照“什么缺引什么、什么弱补什么”的原则,明确主攻方向,找准目标企业,大力引进产业链缺失项目、延伸项目、升级项目。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作用,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吸引和集聚上下游企业组团式投资、集群式发展。二是完善配套服务。围绕“吃、住、行、购、娱、银、医、教、保”等方面,合理规划完善生活配套设施,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通过保障好每个项目、服务好每个企业,营造关心企业、服务企业、爱护企业的良好氛围,切实以营商环境之“优”激发产业链发展活力。

强化要素保障,打造良好产业生态。一是坚持引才育才用才并重,增强人才保障。围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需要,加大开放灵活引才力度,推广顾问指导、兼职服务、“候鸟式”聘任等方式,探索“研发在北上广、转化在内蒙古”引才模式,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无缝对接。二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强化资金保障。推进能源、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链与资金链深度融合,实施产业链核心企业“伙伴银行”建设,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实施“一企一策”“一链一方案”等新机制,支持产业链发展。三是创新政策供给,加强土地要素保障。按照事先预报、严格预审、节约集约、跟踪评估原则,重点保障产业链重大项目所需新增建设用地。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工业园区“僵尸企业”腾退清理力度,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增强科技支撑能力。以需求导向优化创新布局,紧扣自治区重点培育的产业链发展需要,把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作为主攻方向,在解决技术难题中不断积累和迭代升级,以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一是完善产业链创新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在我区设立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重大科研设施,借助国家力量厚植我区创新资源基础。加大对科研院所的改革和扶持力度,在优势特色产业领域成立一批专业化的科研院所。二是提升创新链科技成果供给,围绕产业链发展需求,推动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新能源、稀土、现代煤化工、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核心关键技术,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协同融通创新;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广项目,围绕重点产业链,每年遴选一批补短板、国产替代、“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施“揭榜挂帅”,力争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转移转化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三是优化双链融合制度环境。鼓励龙头企业搭建创新平台,孵化科技型企业,激活创新链的源头活水,加大科技创新供给能力。

(文章来源:内蒙古日报)

标签: 产业链 高端化 方向 智能化 绿色 经济 基地 核心 转型 韧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