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钱可以造电动车?

产经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22-01-21 07:35:08

这是一个弹性比较大的问题。

如果就是想造个俗称“老头儿乐”(绝不是“痒痒挠儿”)的电动车,估计真用不了多少钱。据山东省的数据,一个小型电动车企业,差不多投资1.6亿元就能开工了。考虑到有些人不甘于平庸的性格,会努力把“老头儿乐”适当提档升级,比如,外壳儿更炫酷些,电池劲儿更足些,制动更灵敏些,驾驶乘用更舒适些等等,投资再翻一番,也就差不多能干起来了。

当然,如果想造“特斯拉”级别的电动车,甚至比“特斯拉”的档次还要高一些,投资的量级恐怕就要高许多。根据“蔚来”创始人李斌此前的推算,电动车的造车门槛儿已经拔高到400亿元的水平。结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项目的投资数据——总投资500亿元、一期投资160亿元,再结合“大众”在上海打造电动车超级工厂投资170亿元的数据,或许就能比较形象地理解“400亿门槛儿”到底有多高;而且,这道门槛儿显然也不是李斌个人的,或许,“理想”们的门槛儿还要高。

门槛儿越高,槛内、槛外就越是两个世界,内外原本可以不相干;如果槛内人突然对不相干的槛外人动起了肝火,还恶语相向,还嚷嚷得满世界谁都能听到,其中就必有蹊跷。依据人情世故,对标“特斯拉”高度的车企,应该不会跟生产“老头儿乐”的车企置气,两者在维度上很难搭上电。虽然那个突然宣布也想造电动车的“团车”CEO,想造的确实不是“老头儿乐”,而是定价10万—20万元的“正经车”,但号称“5000万美元”投入就能把事儿办喽,在槛内人看来,能生产出来的,也只能是“老头儿乐”。

那么,蹊跷何在呢?顺着凡夫俗子的思考路径,想来想去,恐怕还是槛内人多多少少感受到“威胁”之后的反应吧。如此揣测,虽然发脾气的人绝不会承认,但除此之外,还能有其他原因吗?总不会是因了私人恩怨憋不住了吵嘴吧。

“威胁论”还是有依据的。一方面,看到电动车前途光明,一拥而入“分蛋糕”的人实在有点儿多,今天你官宣,明天他官宣,把先行者搞到有点儿惶惶然,原也合情合理不奇怪;面对一众财大气粗的后来者不好翻脸的时候,突然蹦出个“穷小子”也官宣,“见到怂人搂不住火”,应激反应一下也正常。

另一方面,造车技术发展实在太快了,尤其是电池技术,比亚迪有刀片儿电池,这几天,宁德时代也大张旗鼓地宣布要推出自己的电池和换电解决方案。如果换电模式梦想成真,今后电动车企流水线上“流”下来的产品,恐怕就真的像当年李书福嘴里的“四个轮子一个壳儿,四个沙发一个舵”了。

更比较吓人的是,如果换电模式最终成功了,电动车制造商就完全可以摇身一变,变成一个个性化组装厂,东市买座椅,西市买车壳,南市买内饰,北市买轮胎……一圈儿买下来,自己再按照客户需求,个性化组装一番,收钱交车完事大吉。这个路径还是很有可行性的,有“华强北”大旗指引方向,任何一种工业制成品,或许都可以顺着这条路径趟一趟。

后有追兵,前有变途,已经砸下巨资的先行者紧张一下,也真是情有可原。值得探讨、费吐沫的事情,显然并非变局之下的紧张情绪和情绪的紧张,而是被紧张情绪控制后的那种不良反应——有挤兑别人的功夫,琢磨琢磨自己的前路不好吗?再退一步讲,中国人做买卖,最讲究和气生财,有新人肯凑过来为这个行业添砖加瓦卖力气,满心高兴、热烈欢迎才是正常的情绪反应。

当然,如果确实掌握了对方是“骗子”的证据,大可条分缕析地摆清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也没必要在造车门槛儿上瞎纠缠。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标签: 多少钱 电动车 老头儿 弹性 山东省 数据 企业 投资 开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