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1-19 12:05:09
地方政府在环保上的作为越来越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和实质的支持,并由此进一步扩展了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空间。
比如,因为黄海湿地的申遗,江苏省盐城市从2017年起就连续举办的(渤)海滨海湿地研讨会,就被自然资源部等国家部委关注,从一个地方上的自主关注国际环境的活动,升格为部省联办的全球滨海论坛。由于得到了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原先对自然环境保护的主题不断衍生扩展,参与的国际资源也不断增加,为地方在新时代发展中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国际化的新平台。
盐城紧邻黄海,拥有江苏最长的海岸线,市域内的黄海湿地,拥有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683万亩沿海滩涂湿地,每年有20万—30万只越冬候鸟到此栖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有300多万只鸻鹬类候鸟在此迁徙停歇。在2019年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过去的国际合作往往侧重经济、贸易和产业层面,但黄海湿地国际化交流合作的出发点是环境保护,更容易取得国际共识,更有利于让地方通过这一窗口获得更多的国际资源。”盐城黄海湿地研究院负责人闫泽群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部省支持扩大开放
由于得到了国家部委以及江苏省政府的支持,2022年1月中旬在盐城召开的全球滨海论坛,不仅邀请到了诸多各国驻中国大使、联合国机构及国际机构负责人,以及国际鸟盟、湿地公约组织等国际友人线下线上参会,还举办了4场重大活动、4场专题研讨会和6场配套活动;且以黄海湿地为主要实践载体,极大提升了中国在湿地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维护、候鸟迁移路线保护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水平。同时,论坛还发布了《2021盐城共识》、《关于建立全球滨海论坛的倡议》、《全球滨海湿地城市可持续发展行动倡议》等一批由中国牵头、多国参与的重要理论成果。
比如,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实践”专题研讨会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代表处主任张琰就详细解释了NbS的8大标准(含28项指标)和普通自然保护的关联与区别。参会的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主任范树印在演讲中指出,近年来中国统筹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就主动吸纳了NbS的先进理念、标准和经验,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修复,取得了积极有效的进展。“在推动NbS主流化的过程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发挥助力作用。”范树印表示。
在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盐城工学院经管学院讲师俞萍萍看来,盐城开展的NbS的研讨,将进一步搭建引领生态治理的全球机制性平台,广泛凝聚保护滨海湿地的全球共识,“看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如何进行环境保护的,理念、技术、制度上有哪些经验是可以借鉴吸收的,尤其是如何将自然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机统一。”
对全球大学生来说,本次滨海论坛也找到了共同的话题。由来自全球数十所大学的在校学生联合起草的《全球大学生滨海湿地保护宣言》在论坛上发布,并成立了“全球生态文明青年社群”等民间年轻人交流组织。盐城师范学院校长方忠教授就表示,湿地学院作为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有志于湿地保护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由于全球约40%的人口生活在沿海100公里范围内,沿海地区人口平均密度约为全球平均密度的两倍。因此,对孕育了重要农业粮食体系的海洋、湖泊等与大陆之间的湿地保护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这对世界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建设至关重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就指出,滨海湿地地区利用灌溉系统的水稻生产和浅层淡水、半咸水和海水系统的渔业生产,对全球粮食安全生产很关键。因此,围绕滨海地区的开发和保护,综合施策,全方位开展土地利用和水资源规划,可以兼顾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以及土地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盐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周斌则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新契机,更加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切实扛起保护好、利用好自然的时代担当,不断提升湿地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候鸟迁徙线路的保护等国际合作水平。
划定沿海“禁开区”
但对盐城这个城市来说,本次规格更高、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国际化水平更高的论坛,不仅有自然资源部副部长王宏、江苏省副省长储永宏分别分享的滨海生态保护之中国经验、方案和以盐城等城市实践为主提炼总结的江苏沿海地区对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行动、成效,还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政府“环保发展、海洋保护”等职能部门官员以及世界公益组织提供的“他山之石”。关键在于,作为长三角重要城市的盐城通过黄海湿地的申遗,在践行绿色环保新理念发展上,提供了什么经验?下一步又会做什么?
中国以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1/5人口对湿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多种需求,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湿地保护经历了摸清家底和夯实基础(1992—2003)、抢救性保护(2004—2015)、全面保护(2016—2021)三个阶段,随着湿地保护法出台,湿地保护将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袁小虹在论坛上透露,当前正在加快推进“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申报材料已经向国务院进行了报送。
盐城黄海湿地主要由潮间带滩涂和其他滨海湿地组成,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间带滩涂,是濒危物种最多、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上述第二期申遗包含12处,都处于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中国东部沿海,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
袁小虹指出,两期遗产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对全球人口密集、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开展自然遗产的保护,具有借鉴作用,要争取向世界提供全新的中国经验。
显然,从盐城黄海湿地成功申遗看,对滨海地区的保护与发展的“中国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将由盐城实践探索。
国务院近日批复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下称《规划》),是指导江苏沿海地区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这一《规划》除了服务发展新格局、提升长三角区域整体实力和促进江苏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意义外,对江苏还意味着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东西双向开放新枢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宜居地等重大战略定位。根据国务院批复,还要着力塑造滨海城乡特色风貌,着力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系统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展现“生态绿+海洋蓝”,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侃桢指出,《规划》突出了绿色生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维护海洋自然生态和自然再生产能力,展现海洋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共享美好蓝色家园。
目前,《江苏沿海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已完成,这是江苏沿海3市首个协同联动的国土空间规划,也是江苏首个跨区域陆海统筹的国土空间规划,更是全国首个针对沿海的国土空间规划。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表示,省级将会在沿海地区统筹安排促进绿色发展的重大项目。
到“十三五”末,江苏近岸海域优良水质(一、二类)面积比例超额完成国家任务,主要入海河流水质全面消除劣Ⅴ类,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王燕枫表示,旨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的江苏沿海地区生态生产生活分区管控体系已基本完成,划定了1155个环境管控单元,其中优先保护单元235个,以生态保护为重点,禁止开发活动;重点管控单元588个,以生产建设为重点,但开发建设须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一般管控单元332个,以生活活动为重点,保持生态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江苏在“十四五”期间将启动探索“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即以县域为单元,对已经受污染、受损害、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实施科学的、积极的和适度的人工干预措施,打造生态质量提升的示范区、环境质量改善的先行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区。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赵钧表示,在交通设施方面,如盐城和滨海、大丰等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用海空间已进行了预留,对海上风电空间、海岛分类保护与利用都做了比较合理的布局。
“当前各个经济板块和职能部门都在加急和省级对接,一定要在国务院和省级的重点任务中,承担更多的探索、试点等开拓性工作。”盐城市政府发言人在答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