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企加速并购 发力第二增长曲线

产经 来源:中国经营网 2022-01-15 07:10:09

日前,不少物业企业踩点年关,接二连三推动并购项目落地,其中既有民企,也不乏央企的身影。2021年12月29日,继收购上海航空工业集团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航物业”)后,招商局积余产业运营服务股份有限公司(001914.SZ,以下简称“招商积余”)再度以2.3亿元收购中国南航集团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航物业”)95%股权。

2021年12月30日晚,南都物业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3506.SH)发布公告,用6786.48万元募集资金,用于收购浙江中大普惠物业有限公司80%股权。而在同一天,世茂服务控股有限公司(00873.HK)、碧桂园生活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98.HK,以下简称“碧桂园服务”)等物企也不约而同地纷纷从收并购市场冲刺一笔“跨年”订单。

踩着“年关”冲刺并购,这正是2021年以来整个物业行业加剧并购整合的缩影。由于房地产环境的新变化,2021年被业内形容为物业收并购窗口期。克而瑞物管通过对市场公开披露信息(含非上市企业)监测发现,2021年,物管行业发生的企业并购案涉及金额已超过400亿元,这个数值是2020年的四倍。

据克而瑞预测,2021年的地产变局之际,带来了开发商关联优质物企的并购机会窗口,这个窗口期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或将在2022年逐渐关闭。

并购场的“喧嚣与冷静”

时间迈入新的一年,物业行业的并购话题持续不断,最近的一个关键词却是“冷静”。元旦假期最后一天,融创服务控股有限公司(01516.HK,以下简称“融创服务”)发布公告,宣布终止收购第一服务控股有限公司(2107.HK)约32.22%股权的事项,终止原因为“卖方在2021年12月31日突然推翻双方此前在交易对价及相关交易安排方面达成的共识,最终导致正式协议无法完成签署。”

实际上,这并非物业行业第一笔终止的收购事件。2021年10月20日,恒大物业集团(6666.HK,以下简称“恒大物业”)、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00754.HK,以下简称“合生创展”)同时发布公告,宣布合生创展200.4亿港元收购恒大物业50.1%股权终止。

的确,在物业市场收并购热度空前的同时,市场也呈现出更大的不确定性。“面对超乎寻常的行业热度,相关企业对标的的选择与审核应更加审慎。”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指出。他分析称,一方面,收购标的一般都依附于开发商母公司,再加上物业估值处于下行期,需要谨慎评估风险和收益;另一个隐忧是,收购开发商旗下市场化程度不够的物业管理业务,后期也存在较大的整合难度。

众所周知,在房企资金链紧张、内外债务缠身的情况下,将相对优质的物业摆上“货架”换取资金“搭救”母公司开发商,成为行业形势下一些房企的选择。

2021年的物业行业,在以上市公司为并购主体的情况下,交易额创新高、大额交易频现。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12月28日,物业管理行业年内已披露交易信息的并购案交易额达353.2亿元,较2020年全年增长约234.15%。

与此同时,行业头部企业的规模提升在进一步加速。2021年,物管企业的TOP10门槛值大幅提升。克而瑞物管数据系统CPIC监测显示,企业要进入行业发展前十名,在管面积值要达到2.70亿平方米以上,这与2020年的数值相比,TOP10门槛提升8300万平方米,增幅为44.39%。

央企物企进入并购大军

在这之中,碧桂园服务称得上2021年的“并购王”。2021年2月25日,碧桂园服务以54.32亿元收购四川蓝光嘉宝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9月20日,碧桂园服务发布公告称以不超过100亿元收购富力物业;9月28日,碧桂园服务发布公告称以不超过33亿元收购彩生活服务核心资产邻里乐控股。上述三笔交易,碧桂园服务花费187亿元,约占年内物业行业收并购总金额比重的56%。

据中指数据,截至2021年6月30日,披露在管面积数据的港股上市公司共44家,规模最大的碧桂园服务,在管面积已达6.44亿平方米,而规模最小的兴业物联在管面积约360万平方米,前者是后者的约179倍。

回顾2021年物业行业中的几宗令人瞩目的大额并购,还包括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960.HK)全资附属公司龙湖嘉悦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在2021年3月4日以12.73亿元收购亿达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6月29日,合景悠活集团控股有限公司(3913.HK)以4.98亿元收购上海申勤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80%股权。

为何收并购成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关键词?从全年的物业领域交易来看,多是为了扩大规模、拓展区域布局,或以加码非住宅业态等方式寻求企业发展。

对此,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2021年,民企资金链空前紧张,不得不出售资产偿债,而相比土地和在建商品房项目,估值高、有“现金流奶牛”之称的物业,就是最佳的出售对象。从买家来看,致力于扩张的部分开发企业物业,都有意收购竞争对手的物业,扩大市场规模和占有率。

据国金证券研报分析,虽然近期地产政策已边际改善,但经营层面现金流的好转仍需一定时间,而债务偿还具有刚性,部分遭遇现金流困境的地产公司或仍将出售旗下物业公司换取现金。

在物业收并购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一向保持冷静姿态的招商积余在一周内接连收购了两家物管标的。国资央企物业开启收并购,同样成为行业话题。

2021年12月29日,招商积余发布公告称,其与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航集团”)于近日签署了《产权交易合同》,以2.3亿元的价格受让南航集团旗下的南航物业95%股权。就在5天前,招商积余以5362万元收购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航物业100%股权。

招商积余在其官网中称,公司紧抓国资大企业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资产窗口期,发挥出央企物业旗舰的优势。而南航物业与上航物业均是央企,最终实控人都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对此,中信证券指出,近来行业并购节奏加快,民企在灵活性上具备优势,但预计未来国有企业的活跃度将提升。

拓展业务边界

与火热的并购市场相比,物业上市进程变得越发缓慢。2021年似乎是行业资本遇冷的一年:IPO上市物企数量下降、上市时间拉长、PE值犹如坐过山车。2021 年共有14家物企成功上市,2020年有18家物企成功上市。2021年,上市物业企业PE倍数腰斩,和2020年相比下降53%。

但尽管这样,依旧挡不住物业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情。截至2021年12月30日,年内共有34家物管企业(包括再次递表的企业)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书。除招股书已过期的物企外,港交所交表排队上市的物业企业数量仍达16家。

而对物管行业企业而言,在回归理性后的市场,盈利厚度如何挖掘,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在年末的发布会用“走下神坛,回归理性”形容目前的物业管理行业。他指出,上半年财报显示,参与并购企业中有约50%的毛利率下降,2021年成交10亿元以上的并购中,43%的买方披露交易后股价下跌。

对于物企来说,由于基础物业费很难快速提升,头部企业定位也早已超出传统物业服务范畴,更偏重于“空间”管理、智慧城市服务等智能化和增值服务领域,扩大毛利成为物业公司关注的重点。

例如,碧桂园服务收购雪域云海网络51%股权,后者是一家网络工程、技术咨询公司;龙湖智慧服务推进“物业服务+养老服务”;奥园健康生活集团有限公司(3662.HK)则成立了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院,提供智慧居家康养、旅居养老等康养服务。

据中指研究院数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44家港股上市物业企业增值服务收入合计达358亿元,同比增速达79.9%,高出营收增速22.5个百分点。碧桂园服务以高达63.9亿元的增值服务规模在行业居首。在增速方面,金科智慧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666.HK)、碧桂园服务及世茂服务分别以187.3%、176.6%及156.7%的增速领跑行业。

对此,丁祖昱在评楼市年度发布会上也分析称,2022年的物管行业不再唯规模论,企业也将更关注增长质量和良性竞争。同时,物管企业也会重新审视与开发集团母公司的关系,在地产大变局的背景下,减少对母公司的依赖,逐步走出独立发展之路。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标签: 并购 曲线 收购 物业 物业管理 企业 年关 接二连三 民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