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跑出“加速度”,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产经 来源:科技日报 2021-12-31 14:18:56

科技日报记者华凌

记者12月30日从北京海淀区重点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跑出“加速度”,为海淀区乃至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3.4万亿元,同比增长14%;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1.4万亿元,约占全市三分之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双创”工作连续五年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据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专职副主任何建吾介绍,按照海淀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区人代会的部署安排,中关村科学城认真落实深耕试验田、当好排头兵要求,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全力保障国家实验室建设,开展重大科研任务研究。支持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加快成果转化,落地一批前沿重大项目。支持智源、微芯、量子、数原、通研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加快推动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区块链先进算力实验平台等重大科创平台设施建设。通过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采取企业“提问题”,高校院所“解答问题”的方式,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基础科学问题。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机制,支持多元创新主体开展通用底层技术布局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形成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加强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网络安全、先进制造、智能网联、超高清显示等细分领域,前瞻性布局量子信息、类脑智能、先进制造等未来产业,加强空间、资源、政策等要素供给,不断放大数字经济集群效应。敏锐把握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组织模式变化,培育具有行业定义能力和技术主导权的优质企业,催生“链主”企业,形成新的产业链。抓住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以及“两区”建设契机,加快探索数字经济制度和规则创新,积极开展以挖掘和释放数据价值为导向的产业创新,加快打造数字经济龙头企业,落地一批重大优质项目。推动开源平台和组织发展,引导开源产业生态建设。支持企业有效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重点推动新三板创新层企业登录北交所。力争到2023年,在数字经济领域培育1-2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五千亿级企业和3-5家千亿级企业,新增20-25家上市企业。

人工智能领域,支持智源研究院、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在通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理论、工具、方法等方面实现突破,支持优势企业围绕深度学习框架、核心算法、生物计算等方面开展底层、前沿技术攻关,聚焦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等领域推动商业化应用。区块链领域,持续推动“长安链”生态体系迭代升级,做强“长安链”生态联盟,聚焦中关村西区形成产业集聚,推动央企、国企区块链项目落地。网络安全领域,积极打造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 持续推动已落地企业发展。医药健康领域,持续推动百放孵化器、巢生旗舰实验室等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平台搭建,支持医疗器械CDMO平台等项目落地,推进AI新药研发、基因与细胞治疗技术创新,筹建国际医谷。智能制造领域,通过搭建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北京中心、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产业链支持。能源环保领域,依托国际氢能中心,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空天领域,聚焦通信、导航、遥感、测控及相关应用,持续打造“星谷”千亿级产业集聚区。

落实新一轮先行先试政策,形成政策创新高地,吸引更多创新主体入驻,巩固“试验田”地位。结合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持续实施“海英计划”升级版,积极引进以全球顶尖科学家、战略科技人才为代表的高端人才,吸引和培育创投人才、产品经理、技术经纪人等各类人才,研究针对创投人才的专项支持政策;与驻区高校等合作开展定制化人才培训,培养一批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领域产业人才。调动社会组织、离岸平台、外资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化、产业链招商,落地更多世界500强、GAWC企业。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孵化、加速、创投等服务机构,支持奇绩创坛、智源论坛、PNP等孵化载体为企业提供人才、资本、空间、技术等服务。强化前孵化创新中心、概念验证中心以及科转平台载体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升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化的整体竞争力。发挥好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作用,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尽快落地。加快推进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及配套服务节点建设,发挥好中关村论坛在国际科技交流方面的重要平台作用。依托中关村科学城公司打造统一的区属投资平台,组建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投资基金,以市场化、专业化方式挖掘、投资高成长科技企业。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标签: 中关村 科学城 硬核 加速度 高质量 首都 支撑 提供 海淀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