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博智林:为科创人才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产经 来源:羊城晚报 2021-12-30 13:00:03

文/羊城晚报记者陈玉霞

图/受访者提供

在广东佛山顺德的凤桐花园项目内,聚集着一群敏捷又“聪明”的粉色机器人,它们正干着混凝土浇筑、地面整平抹平抹光、外墙及室内喷涂、测量、墙面打磨、清扫等建筑工地上的一系列工作。该项目成为2021年初住建部首批公示开展的智能建造试点项目,而这样的试点全国只有七个。据悉,目前,凤桐花园项目已开展了建筑机器人应用的多项试点,实现首次完成机器人参与示范区建造、首次建立机器人调度中心、首次跑通修整类机器人施工模式等。

是不是觉得这群机器人很厉害?其实,更厉害的是这些机器人背后的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博智林)的科创人才。官方数据显示,博智林现有核心研发人才逾2500人,平均年龄30.7岁。不少加入博智林团队的年轻人表示,博智林为大家准备了大平台、好资源,其余的,就是看自己如何和团队一起努力开辟更大的天地了。

科创先锋实力新青年梦之所在

人以群分,人无梦想不聚。

2018年12月,博智林第一届“科创先锋”总部行如期而至,浩浩荡荡的青年才俊从天南地北汇聚佛山顺德博智林总部,贺长林是其中一员。在建筑行业的大背景下,渴望挑战的贺长林毫不迟疑地选择闯入博智林这片建筑机器人的蓝海,这位地地道道的沈阳小伙,离开了生活24年的地方,跨越3000公里,成为实现博智林研发建筑机器人梦想团队中的一员。除了现场工艺调研、需求及技术拆解工作外,贺长林也负责一些算法工作并进行优化。机遇总是留给有才有志的人,博智林提供给了贺长林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短短三年,他已成长为两个项目的负责人和产品经理。

同一年,湖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徐超在学校听了招聘宣讲后,就开始去了解碧桂园、博智林。“那个时候国内还没什么企业敢于尝试针对建筑工地这样复杂的场景去做标准化的机器人,但碧桂园说要大体量去做,我就注意到这个方向了。了解过后,我认为碧桂园应该能把这个事情做好,而且确实有价值、有意义。”徐超说,后来通过面试,自己就如愿以偿进入博智林。三年的时间,他就从初出茅庐的新手成长为高级产品主管,担任研发经理。

像贺长林、徐超这样活力无限、理想满满的年轻人能齐聚博智林,是通过“科创先锋”这个平台。据介绍,“科创先锋”是博智林校园招聘品牌,其招聘需求包括不限于算法类、软硬件类、机械电器类、产品与设计类、新型建造类及职能类等等。通过招募全球各高校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博智林旨在对他们进行全方位体系化培养,打造一批在机器人领域“热爱科技、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卓越排头兵。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建筑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智林致力于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博智林现有核心研发人才逾2500人,平均年龄30.7岁,团队包含人工智能、数字化、机器人、建筑学、土木工程等各领域优秀人才。

导师制培养模式给年轻人更多指引

“对于新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一个好的职场引路人,对我们自身后续的职业生涯有非常大的帮助。”问及在博智林的工作体验,徐超不暇思索地回答记者。他说,自己没有预想过这么短时间内能有这么大的上升空间,但仔细想想,这也是必然:“初创的公司会给员工很多机会,只是你能不能够抓住的问题。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个平台了,只要深耕做出成绩来,自然就会得到回报。”

在博智林,年轻人成长的路上,都有一位或数位给他们帮助指引的导师,导师制的培养机制,是让众多博智林年轻人觉得最珍贵的地方,徐超如此,贺长林、黄萍等也是如此。

刚入职一年的黄萍,负责相关产品传感器的软件开发及测试。她认为遇见好的导师是很幸运的事情。“我非常敬佩我的导师,他不仅技术过硬,还极具人格魅力。”黄萍说,作为初入职场的新人,很多事不敢做,很多问题也不知怎么解决,但她的导师都会给予她很多技术上循循善诱的指引——导师不给直接答案,而是给出思路,让黄萍自己去尝试解决。“比如做机器人传感器项目时,我就遇到传输速率的问题,数据的传输对速率要求非常高,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导师就会给我提供很多方案,帮我打开思路、并扩展思路,然后逐个尝试,在这过程中就把自己的能力渐渐培养起来。”她说,导师既包容又负责,给予自己时间和空间,试错后还教导黄萍怎么复盘得到经验教训:“因为有导师引领,我才能越做越好。”

身边都是“大牛” 提供更大的空间与自由

初入职场,就有优秀的领路人带领指引,宛如大海中的灯塔。这些优秀人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营造的良好氛围,也被初入博智林的年轻人转化成了积极向上的力量。成立三年多时间,博智林以综合科研优势和研发资源为“土壤”,推进多元人才孵化生态,为员工提供集研发试验、生产应用于一体的多样化科研交流机会,这让年轻的科创先锋们得以更加快速地成长。

贺长林说,公司里都是“大牛”,他的导师经常在处理工作事务之余,带着他到工厂逐个讲解每款机器人的细节。三年里,贺长林和老师共同经历了很多事,他们的关系从师徒、到上下属再到而今的战友,对年轻的贺长林而言,这一切显得弥足珍贵。

因面试表现优秀而获得直通卡顺利进入博智林的刘季,作为高级机械设计工程师负责地面整平机器人项目组的统筹管理,入职至今两年。他说,良好的工作氛围是他很看重的。“我身边的三个博士,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东京大学,开始是三个导师带着我们工作。很多时候我们都要去混凝土工地测试地面整平机器人,一开始遇上机器人在混凝土钢筋网格上卡壳等问题,导师直接用手扒开混凝土去检查问题所在。这真的让我感触很深,也因导师们对研发的投入受到感染。”刘季坦言。黄萍对此补充说,在博智林工作会被积极的工作氛围带动,进而产生认同感,会提醒自己要有更多的作为。

在这些科创先锋看来,他们所在的团队,因为有优秀的导师和科学的工作机制,他们能获得更大的自由度:“大家有好的想法都可以提出来,团队里讨论,再认真打磨想法,只要是有效的,公司都可以支持实现,会给大家很大的空间。”

更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新入职的年轻人,博智林都会安排统一的脱产培训学习,学习过后开始轮岗;轮岗结束后,大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部门,即可以双向选择。这样的自由度,可以让新人更好匹配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更大的干劲和热情。

一个又一个迭代升级的机器人,一位又一位敢闯敢拼的有志者,造就了朝气蓬勃的博智林。这群接受采访的年轻人,口中讲述梦想,眼中闪烁光芒,他们的愿望,是一同奔赴智造未来。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标签: 碧桂园 科创 人才 天地 项目 陈玉霞 受访者 羊城晚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