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来源:亳州晚报 2021-12-30 09:35:13
本报讯在打粉生产车间,一个个红薯经过清洗、粉碎、沉淀、晒制等多道2序后,变成了一堆堆雪白的红薯粉……寒冬时节,蒙城县立仓镇黎明村种植户耿志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指导工人打粉,一会儿帮助工人将暴晒后的红薯粉过筛,一会又把过筛的红薯粉搬进粉丝加工区域等待加工。
“今年秋季种植了18亩红薯,由于红薯秧苗经过脱毒育苗,亩产量在3500公斤左右,预计每亩能加工出红薯粉丝400公斤以上,按每公斤20元计算,预计纯利润能达到十多万元。”算着丰收经济账,45岁的耿志满心欢喜笑颜开。
2017年起,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耿志流转土地200亩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几年来,他不断学习探索,不仅“虾稻共作”搞得风生水起,红薯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提高产业附加值,他还租赁了村里的烘干塔,购置了能把红薯加工成粉丝的一整套机械设备,进行红薯粉丝的深加工,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红薯粉丝加工采取传统工艺和现代设备相结合,保证了粉丝的质量和口感,在家门口就能销售一空。” 耿志介绍,除了出售红薯、粉丝的收入之外,他每年还有售卖红薯苗的收入,一亩地能卖红薯苗2000多元。
勤劳爱钻研的耿志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后,他积极带动脱贫户共同发展红薯产业,一起种植加工红薯,让“红薯”变成粉丝,让粉丝成为村民致富的“金丝”,通过带动众多村民就业,帮助他们稳定增收,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除了免费指导村民种植红薯,我还回收他们的红薯,目前共带动村民种植红薯60余亩。另外,合作社常年吸纳务工村民十多人,每人每天薪酬在100元左右。”耿志说。
从红薯种植到深加工,小红薯成了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金疙瘩”,特色种植则成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说起对未来的打算,耿志表示,非常支持村里推行的“一户一块田”做法,今后将进一步扩大红薯种植规模,逐步延伸红薯深加工产业链,带领更多村民共同奏响乡村振兴曲。
(戴树林马文照记者任雷)
(文章来源:亳州晚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