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21-12-30 06:36:49
在这个破除“猫腻”的过程中,数据的客观收集与充分披露,至关重要。
“猫腻”一词,是老北京土话,特指为了获取私利而搞的见不得光的小动作、小伎俩。不同行业的“猫腻”大为不同,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行业外人士乃至行业内未身陷其境者,很难得窥其中的奥妙。
当年,中国证券市场发育早期,这样的“猫腻”就很多,擅长搞“猫腻”的人也不少。曾经有记者揭黑——搞内幕交易、暗箱操作的双方,竟然躲到桑拿浴房里“排兵布阵”、牟取私利。这种“猫腻”手段,当年知之者显然甚少,否则,也不至于文章一出,天下哗然。不过,揭黑之后,虽然此类“猫腻”知之者众,但鉴于到桑拿浴房里抓“猫腻”,实在不具可操作性,以致竟无良策应对。
随着信息技术、AI技术的快速进步,市场监管者再也用不着为怎么才能在桑拿浴房里抓现行而抓耳挠腮了,借助海量数据收集、强大的算力以及人工智能助力,蝇营狗苟者在市场中搞“猫腻”不再容易,能力被极大限制的同时,搞“猫腻”的成本也快速上升。这几年被查处的案件,比较清楚地揭示出一个趋势,即在技术快速进步的时代背景下,暗箱操作搞“猫腻”的前景,恐怕会变得越来越黯淡。
证券市场如此,别的什么市场、行业其实也一样;虽然对想蝇营狗苟搞“猫腻”的人而言,跨领域“搞事儿”的难度仍旧存在,但对行业监管者而言,“隔行如隔山”的困境,基本可以说已经得到根本性破除,凭借快速进步的信息技术和AI技术,完全遮盖住“猫腻”,使外人无所察知,就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如果某个行业、某个领域仍有“猫腻”难破的话,恐怕就要在制度设计、制度意愿上找找原因了。
不久前,金盾影视中心主任、《人民的名义》总监制和总发行人李学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又忍不住把困扰行业多年的收视率造假问题痛批一顿。他说,“90%以上的电视剧都存在买收视率的情况,收视率造假是困扰影视行业的一颗大毒瘤。”他还透露参与投资的一部电视剧,今年4月在卫视播出,一共卖了一个多亿,却花了9000万元买收视率。
造假会产生巨大的危害,任何行业、任何领域都会受害于此;收视率造假,从根基上动摇了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收视率造假能大行其道,肯定是一个系统问题,无论是收视率信息采集机构、还是信息采信制度、电视台在单一信源下的评价机制等,都需要动动“手术”才行。李学政揭露的收视率采集过程中的“猫腻”,以及与某些电视台形成的“共谋”机制等,要解决这些问题,肯定要有一个系统性安排。已经推进一些时日的收视率信息采集机构之间的竞争机制,固然重要,但要彻底解决利益“共谋”系统的“猫腻”本能,打破这个系统各节点之间的利益勾连链条才是关键。
在这个破除“猫腻”的过程中,数据的客观收集与充分披露,至关重要。在这一点上,目前已经不存在技术障碍——有线电视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用户收视信息的透明化。剩下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何看待收视率数据造假的问题,如何看待已经固化多年的“利益共谋”问题,如果认为这些问题都还算不得什么大问题,这个“猫腻”的解决当然就会继续拖下去。不过,这个问题再拖下去,已经没有任何道理了,“文化自信”等不了。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上一篇:打造东北地区的“陆家嘴”
下一篇:网生代新主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