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来源:新华财经 2021-12-29 20:04:12
2021年,尽管疫情的反复给大宗商品带来扰动,但全球经济延续了2020年下半年以来的复苏态势,再加上空前宽松的货币环境,大宗商品自年初开始一路上涨。当过高的原材料价格开始影响下游生产,供需的天平开始逐渐倾斜,同时,各国政府抑制通胀力度不断加强,大宗商品重心明显回落。
全年来看,工业品整体呈两头低、中间高的“倒V”型走势。其中,能源、化工、有色指数的高点均出现在10月份,这与工业品指数高点一致,而钢铁、建材等板块指数高点出现在5月份。
能源化工类商品全年热点不断,其中欧洲“能源危机”、动力煤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疫情全年的反复扰动均严重影响大宗商品的供需格局。
图为文华工业品指数
欧洲“能源危机”
12月21日,联通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天然气管道亚马尔-欧洲(Yamal-Europe)的流量降低为0,导致欧洲天然气和电力价格双双涨超20%,创出纪录新高,其中天然气的价格相较一年前的价格高了10倍。
图为欧洲天然气走势
不过,在欧洲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之后,正在运往亚洲的数艘美国液化天然气(LNG)船掉头驶往欧洲以寻求更大收益,这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欧洲的供应缺口。同时,欧洲主要城市温度回升,投机客获利减仓也加大了天然气回调压力。随后价格快速回落,至24日,仅三天时间就接近“腰斩”。
不过,目前判断欧洲天然气价格见顶仍为时尚早,类似的暴涨暴跌行情在今年9月份也曾出现过。
作为从化石燃料过渡至绿色能源、可兼顾能耗需求和减碳的重要替代能源,天然气在欧洲的需求量近年来明显上升。今年欧洲的“无风之夏”令风力发电大幅减少,下半年法国多座核电站又意外停止运营,使欧洲发电更加依赖天然气。目前欧盟约九成天然气依赖进口,其中大部分来自俄罗斯。于今年9月完工的北溪二线项目可以使俄罗斯对德国的天然气供应量翻倍,这本来可以极大缓解欧洲天然气供应缺口,但在美国及其欧洲盟友的批评下,德国能源监管机构联邦网络管理局在11月暂停了该项目在德国的审批程序,称该项目需要符合德国法律规定才能获得认证。
对此,俄罗斯总统普京说,“俄罗斯向欧洲市场供应更多天然气必将有助平抑价格,但欧洲国家却选择不这样做,只能怪自身政策失当。”
目前来看,“北溪-2”项目可能最早要到2022年春天才能获得认证,并正式开始运营。在那之前一旦寒潮来袭,欧洲天然气和电力价格仍有可能再度飙升。而即将于2022年1月12日举行的北约—俄罗斯理事会会议能否就安全保障问题进行有效的对话,也将影响欧洲天然气价格走向。
欧盟主要智库Bruegel的一项研究表明,欧盟的能源供需平衡取决于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和逐步引入绿色能源的速度,而过程不会太平静。欧洲推动更绿色能源的做法是正确的,但不能把车放在马前面。从中短期看,在用于存储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电池开发出来之前,欧盟国家将或多或少继续面临能源危机。
疯狂的动力煤
图为动力煤期货走势
谁也没想到,一向“稳重”的动力煤竟然涨的如此凶悍!
今年以来,动力煤期货主力合约连续刷新历史新高, 800元、900元、1000元…一个个历史高点被打破。最终,在10月19日创下了1982元/吨的历史高点后,在监管部门系列重拳之下单日反转,之后又开启了连续暴跌模式,短短11个交易日又重新回到900元/吨之下…
实际上,现货的涨幅要远高于期货,动力煤坑口甚至出现了3000元/吨的报价,而此前,现货价格只有在2008年短暂站上过1000元大关,当时正处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全球经济过热阶段。
煤价上涨引发的“屯煤待涨”行为进一步导致“煤荒”“电荒”,部分行业出现停产,进一步引发相关商品出现供应缺口,也导致煤化工下游商品如甲醇、聚乙烯、聚丙烯、尿素、纯碱、乙二醇等因成本上升大幅上涨。少数地区甚至出现阶段性拉闸限电,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10月19日深夜,发改委表示,煤价涨幅完全脱离供求基本面,研究依法实施干预措施。动力煤期货应声而落。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地区是因缺电而停产,也有部分地区只为了“能耗双控”主动而为之。今年上半年,在我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的背景下,部分省份能耗双控指标未能完成,甚至在能耗强度等关键指标上还出现了不降反升。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江苏、广西、广东、福建等9个省份被列为一级预警。相关地区主动压缩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PVC、硅铁、硅锰、铝等商品的大幅上涨。
总体而言,煤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煤炭供给侧改革以及整治超产导致的表内、表外产能大减;国内工业生产大幅反弹,水电发电减少,而火电需求激增;资本投机炒作。。。等等。当然,也包括部分地区、行业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操之过急等因素。
从长远看,经济稳定增长离不开能源消费,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节能减碳,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针对今年碳减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12月份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疫情扰动
过去两年,疫情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的运行方式,也时刻扰动着大宗商品的走势。
——2020年,国际油价从负油价的“深坑”中爬出,随着消费的逐渐恢复一路攀升,进入2021年的首周,美原油便义无反顾的涨破了50美元关口。之后,3月份欧洲疫情再度加剧、7月份的德尔塔和近期的奥秘克戎变异毒株都导致油价大幅下跌,但由于欧美各国再未像19年那样收紧防控,也靠着OPEC+超强的“掌舵”能力,美原油一直维持在57美元上方。
图为国际原油走势来源:天风期货
——由于中国最早控制住了疫情,而同时越南、印度等国的生产线并未摆脱疫情的困扰,欧美发达国家的大量订单回流国内,激增的需求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商品价格,如纺织链条的短纤、长丝在2021年初出现大幅上涨。 而随着国外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国疫情受控、陆续恢复生产,订单回流我国减少,9月份以来旺季不旺迹象较为明显。
——受全球疫情反复影响,物流成本加大。由于港口防疫加码、港口拥堵现象加剧,国际海运价格大幅上涨,且难以找到货船、海员、集装箱,对我国商品出口带来不利影响。往年临近海外“圣诞季”和国内“双十一”“双十二”,都会出现一波订单高峰。但今年订单明显下降,对相关链条商品带来偏空影响。
目前,奥密克戎仍在海外快速传播,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28日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单日新增确诊超50万例,再创记录新高。未来一段时间,疫情仍将是影响大宗商品,影响全球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