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让山村换新颜

产经 来源:南方日报 2021-12-25 15:35:14

冬至前夕,在深圳打工的小曹驾车4个多小时,回到家乡——潮州市潮安区赤凤镇松水村。这座2200多人的山村,常住人口仅400多人,但到了冬至这天,村里一扫往日的宁静,外出村民纷纷返乡祭祖团聚。

近年来,松水村通过“党建引领+乡贤互动”模式,发挥“新乡贤”的示范作用,让山乡换新颜。在外的乡贤出钱出力,在内的村民同心同德,形成精诚团结、互助友爱、荣辱与共、携手发展的基层治理“松水新风”。

众筹超200万元修路通村

冬至这天,阴雨绵绵。33岁的小曹记得,7岁随父母离开松水村时,也是下着这样的雨。当时堂哥载他出村,由于山路泥泞,摩托车打滑,哥俩摔倒在地,满身泥。再返乡时,小曹已是17岁。村口土路,也已铺成崭新的水泥路。

2005年,“村村通公路”项目在松水村实施。修路补贴资金不够怎么办?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曹树彪与村“两委”班子踏上了“众筹”之路——海南海口,广东深圳、广州……他们辗转各地,寻求乡贤们支持。有感于家乡村道崎岖难行,海南乡贤杨荣湘带头捐款100多万元,各地乡贤也纷纷解囊。“那一趟共募得210多万元。”曹树彪说,靠着这笔资金,加上政府部分补贴,令松水村内外道路实现硬底化。

松水村在海南及珠三角一带创业经商有1000多人。修路,让在外乡贤凝聚一起。这一条连通县道X075的山路,不仅促进了松水与外界连通,更成为一条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2006年,随着进村道路完工,深圳松水联谊会成立,之后海南松水联谊会、广州松水联谊会也相继成立。近年来,他们为村捐款捐物超1000万元,涉及兴学育才、扶贫济困、乡村治理等。

主动让地并“义务监工”

今年56岁的林荣生,在40年前,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到深圳发展。事业有成后,他支持家乡发展与建设。2016年,林荣生在村里捐资300多万元重建了“松水文化中心”。它的前身是一处年久失修的老戏台,却承载着林荣生这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在林荣生的带动下,其他乡贤也相继出资,捐建戏台配套设施图书角、文体设施等。

今年5月,“松水文化广场”正式落成。在外乡贤有钱出钱,在家村民有力出力。江少南、江岸科等村民不仅无私主动让地,还当起了“义务监工”。“在外乡贤已经捐款做了榜样,我们更要积极响应。”江少南说。

“80后”村民林周洋和江世杰在一次返乡时得知,村内常出现停水现象。为解决难题,他们主动出资对村里饮水工程进行改造,让村民用上安全水、放心水。

党建引领打造“和谐松水”

在松水村,随处可见“和谐松水”四个字。潮汕地区,历来有浓厚的宗族文化底蕴,敦亲睦族理念深入人心。“和谐松水,是乡风文化,更是发展力量,时刻提醒村民们都是‘家己人’。”松水村党支部书记曹楚喜称,在“党建引领+乡贤互动”模式的带动下,松水村形成了热爱公益的氛围,乡村建设充满活力,社会治理和谐有序。

2016年村文化中心建成、2017年坝头桃花小公园修建、2018年成立文化基金会、2019年村饮水工程进行改造、2020年启动松水文化广场建设……一年不少于一项民生工程落成,一年不少于一件民生实事办好。为凝聚乡贤群体,近年来松水村不仅成立了乡贤咨询委员会,还建立乡贤参议制度、乡贤参事会年会制度等,多途径、多渠道联络外出乡贤。

尽管常年在外,林荣生也时刻教育下一代,要记住乡愁。离乡40年,每年冬至,林荣生都一定会返乡祭祖,风雨无阻。“这是一种信念,不管走多远,不要忘记来时的路,要记得,韩江西岸是我家。”他说。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标签: 山村 群策群力 乡贤 驾车 小时 潮安区 潮州市 常住人口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