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来源:羊城晚报 2021-12-24 14:00:26
“我们做农业的,说穷我们也不穷,漫山遍野都是我们的财富;说富我们也不富,农业产出慢且需要资金长期注入,常常被资金问题困扰。”在富树山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廖石秀看来,这些陆续从2011年开始种下、遍布在42个山头上的共5520亩原生态油茶树,是当地最宝贵的财富。近日,羊城晚报记者来到了韶关市乐昌市云岩镇长塘村,在山间的茫茫白雾中看到了成片的油茶树,黄白相间的花果点缀在树梢上,给冬月的寒风平添了一抹亮色。
今年11月份,中国银行韶关乐昌支行与乐昌市供销合作社一起主动上门,很快为廖石秀提供了100万的“粤供园区贷”资金,帮助她解了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养护油茶树、扩大生产面积有了资金支持,廖石秀说自己“扛得起责任,担得起使命”的信心又回来了。
以“供销社”为媒,助力当地农户走上乡村振兴新通道是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近年来发力县域经济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在总行县域金融战略指引下,广东中行县域金融发展实现新突破。截至11月末,该行涉农贷款1160亿元,较年初新增225亿元,增速达24%。
提高政治站位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三农”工作将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金融支持,是新时期赋予国有大行的时代命题。
广东中行明确政治站位和战略定位,大力推动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全面了解掌握帮扶地区易返贫致贫人群情况,深入分析易返贫致贫原因,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脱贫地区产业金融服务,加大脱贫地区信贷支持,保持金融扶贫贷款余额持续增长,保持扶贫小额信贷持续健康发展,增加与需求相匹配的中长期信贷供给,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广东中行认真贯彻过渡期内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求,创新金融产品,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技术在乡村经济领域的应用。结合农村产业发展特点和客户融资需求,争取推出匹配度高的金融产品,利用半标项目模式,加大成熟涉农贷款产品的创新推广。积极联动广东省乡村振兴局,为脱贫户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制定专属融资服务方案,做好政策传导和需求对接。
在信贷资源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的同时,广东中行探索发展“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线上小额信贷模式,规范发展农村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民合理消费需求。优化重点客户信贷全流程审批通道,做到“能授尽授”。截至目前,仅在阳江和云浮地区,广东中行就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67万元,为当地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业生产提供启动资金支持。
倾斜集团资源
强化“三农”关键领域金融供给
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一直是金融服务的一个重点。广东中行强化关键领域金融供给,抓住种子和耕地两大核心,优先支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方位助力打造水果、蔬菜、生猪、水产、饲料等产业集群,支持特色南药、花卉种植、林下经济、海洋渔业等特色农业产业。
守住“米袋子”“菜篮子”。广东中行积极为种植类企业提供授信支持,助力企业提高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截至2021年11月末,该行为种植养殖类企业提供各类贷款余额39亿元;支持生猪养殖复产,2018年非洲猪瘟发生以来,该行下发生猪养殖行业分析及营销服务指引,精确指引辖内机构加大对生猪养殖行业的信贷倾斜力度,支持猪肉的稳供保产工作。截至2021年11月末,广东中行为生猪养殖企业提供贷款余额为42.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9.17亿元。
广东中行积极助力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重点服务乡村道路交通、物流通信、供水供电、教育卫生、清洁能源、人居环境改造等农村现代化重点领域,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在清洁能源方面,该行为服务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海上风电场项目提供授信支持,其中,前三季度为中广核集团的惠州港口和汕尾后湖海上风电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共投放19.88亿元,风电场的建成,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的空气质量,改善了农村生产环境和农民生活环境。
创新合作模式
赋能乡村振兴新通道
银企合作谋发展,银政结对聚合力。广东中行围绕着县域金融开创了“银政携手、银企互动”开创合作典范,推出系列支农产品,积极为乡村振兴赋能。今年3月12日,在深入调研、反复推敲的基础上,广东中行设计并推出了“碧农贷”产品,形成以农户、碧桂园集团碧乡公司、村镇政府、中国银行为主要参与主体的项目合作模式,探索出一条银、政、企、农全产业链合作的发展之路,精准匹配县域产业振兴项目。截至11月末,该行成功发放“碧优选”“碧农贷”合计2240万元,带动覆盖农户303户,打开“银企”合作助力乡村振兴新通道。
与此同时,广东中行推出涉农服务新模式。紧密围绕广东省委省政府“高质量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的部署,广东中行主动探索、先行先试,与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银政携手,于4月在金融同业首发《助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实施促进就业创业专属融资服务方案》,在银行业传统融资服务基础上,针对三项工程量身定制个性化“金融服务包”,全力破解我省各类技能人才创新创业的资金难题。自方案发布以来,该行已为省内各类技能人才及其任职企业提供授信支持超90亿元,有效助力技能创新、技能就业、技能致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增色。
革新工作机制
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质效
今年9月,广东中行联合省供销社推出“粤供园区贷”,依托省供销系统的网络优势,对广东省各级供销合作社牵头或参与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以及辐射带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
“为了筹措资金,想了很多办法,包括找股东继续投资、向朋友借款和银行贷款等途径,但是都很困难。”富树山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廖石秀介绍,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投入时间长、投入资金大,而且长时间没有回报,银行贷款成了当前资金筹措的重要来源。
然而对于农户来讲,从银行贷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农业生产缺乏抵押物,要获得银行的认可比较困难。“第一次见到有银行上门来给我们贷款,很意外很惊喜,当时就有种破天荒的感觉。”廖石秀笑道。
今年10月份,中行韶关乐昌支行与乐昌市供销合作社一起主动上门,了解廖石秀的生产经营情况后,很快为廖石秀提供了100万的“粤供园区贷”资金,帮助她解决了年底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为养护油茶树、扩大生产面积提供了支持。广东中行乐昌支行周正浩介绍:“为农户提供的‘粤供园区贷’有贷款利率低、贷款手续简单、放款迅速、免抵押四个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该行与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合作,在全省开展供销合作社“粤供园区贷”农村金融服务试点工作,以“供销社”为媒介,供销社牵头或参与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实施主体、进驻主体和辐射带动主体,打造供销金融服务新模式,有效拓展了广东中行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网络。
新模式之下是工作机制的更新,广东中行与省供销社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定期交流沟通业务方向,并筹建“中银粤供惠农学堂”事宜,探索以创新培训模式,集合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的一体化学习,作为双方政策传导的重要窗口。同时加快数字化转型,今年8月,广东中行承担总行“揭榜挂帅”涉农线上场景任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发线上融资产品。截至目前,广东中行已为超过40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普惠型贷款105亿元,增幅超过30%。
链接·观察
深耕县域金融,这家银行是如何发力的?
县域金融作为中国银行“八大金融”之一,不仅是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开辟县域市场蓝海、打造竞争新优势的有效路径。然而,县域金融业务“小额、分散、风险大、收益低”的特点,导致基层机构在县域业务拓展上内生动力不足。
如何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全省各县域城乡,在县域金融中持续深耕发力,广东中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今年以来,在总行县域金融战略指引下,广东中行县域金融发展实现新突破。截至10月末,广东中行县域贷款2466亿元,较年初增长37%;县域客户数2220万户,较年初增长8%。
新突破的背后,是广东中行优化“三农”金融服务机制的结果。广东中行加大乡村振兴相关指标考核,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将涉农贷款、普惠性涉农贷款纳入辖内各级机构KPI指标,对当年涉农贷款增量进行差异化考核,全力满足各地市“三农”金融需求。制定《广东省分行农业农村场景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对农业农村业务资格突破、客户基础、存款、授信等多方面明确发展目标及发展措施,并配置相应奖惩措施,促进辖内机构大力发展农业农村场景。
用制度指引行动。广东中行制定涉农授信业务尽职免责工作指引,明确涉农授信业务的问责流程及尽职免责判定标准,消除业务人员顾虑,营造“敢贷、会贷、愿贷”的良好环境。
同时,倾斜县域授信定价及审批导向。将发展县域金融作为今年信用审批工作的优先服务领域,聚焦当地重点产业、特色市场及新兴行业,对县域地区龙头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针对涉农领域的融资项目制定优惠措施,切实推动县域金融授信业务发展。
提高涉农信贷管理质效,也切实打好“管控牌”,保障“三农”金融稳健发展。广东中行创新信贷风控理念,做好涉农领域授信客户的风险监测分析、做实效期管理,及早识别潜在风险客户,提升潜在风险预警研判能力。
丰富风控技术手段固然能够提升贷后风险管控能力。但如何保障贷款科学决策?对此,广东中行健全日常业务流程监控机制,优化完善制度、流程、系统,提升风险防控能力。通过上门走访及系统监控相结合的方式,监控资产质量变化,及早采取措施加强管控,不断提高涉农金融信用风险过程管理的水平。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