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产业托起小山村致富之路 香菇大棚产值达110万元

产经 来源:长江商报 2021-10-11 08:08:19

金秋九月忙,栗果正飘香。眼下正值板栗成熟上市的季节,素有“板栗之乡”的栗子坝村,漫山遍野的板栗树上,一串串栗蓬“笑开了花”。一阵秋风拂过,几颗成熟饱满的板栗掉落到了树下。村支书伍程勇小心翼翼捡起一颗板栗,熟练地用小石块打开板栗外壳,从里面取出两粒圆润的栗子,递到长江商报公益记者手上:“快尝尝,这是野生栗子,个头虽小,但是比普通板栗好吃。”

尽管今年村里的板栗因天气原因导致收成大幅减产,但伍程勇依旧春风满面。如今,除了支柱产业板栗外,栗子坝村还有香菇、天麻、猪苓、蜂蜜……特色产业百花齐放,让村民们从此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也绘就了栗子坝村乡村振兴的美好新画卷。

栗子产业托起小山村致富之路

栗子坝村位于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岳坝镇,深处秦岭腹地,距离佛县城大约六七十公里。村子位于汉江源头支流的西河与金水河交汇处,这里山地坡度缓和,多为黑砂土质,气候十分适合种板栗。

“我们村种板栗的历史悠久。”伍程勇告诉长江商报公益记者,过去村里出过不少举人、秀才,因此修了一座“魁星庙”,庙前坝子中间一棵大板栗树上挂了个牌子,写着“励志壩”,意在激励后生读书上进。后来庙和树等都被泥石流冲毁了,由于受方言影响,加之村里山上盛产板栗,于是慢慢传成了“栗子坝”。

村名和板栗的关系可能是个巧合,但如今的栗子坝村,通过大力发展板栗产业,俨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板栗之乡”。

栗子坝村地广人稀,仅有213户67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7户。因深处秦岭南麓山区,只有一条主路通往村外,村子长期以来都受贫穷困扰。

1996年,年仅31岁的伍程勇当上了村委会主任,他励志要带领全村脱贫致富。1999年,当选为村支书的伍程勇经过与村民们商量,决定将板栗作为栗子坝村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

经过全村上下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板栗产业终于在2012年时开始形成规模。伍程勇也以自家50亩板栗为中心,创建了村里第一个专业合作社,希望通过统一种植规程、免费提供专业种植技术等,帮村民们更好地种植板栗。

“其实在我们发展板栗产业的过程中,也走过不少弯路。”伍程勇说,因为种板栗收成结果到发展需要个过程,因此中间曾有好几年,村里放弃了种板栗,转为寻求发展别的替代产业。但最终经过几轮试验,全村最终还是决定回到原点,踏踏实实将板栗产业做好。“兜兜转转一圈,栗子坝还是做回栗子。”

如今,栗子坝村的野生板栗规模已达到2万亩,嫁接改造板栗也有1800亩,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在全县都稳居第一。2017年,栗子坝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村民们靠一颗颗小小的栗子,实现了致富增收。

“我有个心愿,就是咱们村民在板栗种植上这块,收入能再大一点。”伍程勇说。

香菇大棚产值达110万元

产业兴,百姓富,乡村旺,这是栗子坝全村人心里坚定不移的信念。然而,种板栗对气候条件要求非常高,一旦遭遇极端天气,便会直接影响板栗产量,从而导致村民收入下降。

例如伍程勇家,去年板栗只有2000斤的产量,已经不算丰产,今年立秋后由于频繁遭遇雨天,气温下降,又面临大幅减产,可能连500斤都不到。他很快便意识到,利用好村里的资源,拓宽农产品发展路径,才能全面提升全村农业发展质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能仅凭单条腿,我们一定要多条腿走路。”

为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让村民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2018年,伍程勇和村干部们通过到外地考察调研后,决定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方式打造一个香菇产业园,建起了3600方米、能放20万袋袋料的香菇大棚。

9月24日下午,在栗子坝村的香菇大棚里,几名工人正在检查早秋培养的菌棒。最初,村里通过在外面请技术员教村民们培养香菇。今年,村里人自己已经能独立完成整套的香菇种植过程。从椴木香菇到袋料香菇栽培,经过几年的实践,如今,香菇大棚的年产量已达到25万袋,产值110万元左右。

伍程勇告诉记者,由于没有经验,起初建大棚时曾遭到不少村民反对。于是党员干部们带头入股带头干,全村着力打造香菇产业。

香菇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且对体力要求不高,老人、妇女都能干,与种板栗等其他产业也不冲突。很快大家便发现,香菇大棚也成了他们增加收入的一件法宝,既给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也解决了不少村民就务工的需求。

经过多年的发展,除了板栗和香菇,天麻、山茱萸、猪苓等中药材如今也成为栗子坝村重点发展产业。对于全村未来的产业发展,伍程勇还有很多想法,例如争取把香菇、天麻等种植规模扩大,带动更多农户发展特色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让家家户户富起来,人人过上好日子,这便是我们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记者李璟)

标签: 栗子产业 托起 小山村 致富之路 香菇 大棚产值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