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来源:羊城晚报 2021-07-30 14:51:01
眼下正是粤北地区夏收夏种的季节。记者近日从韶关市仁化县采访获悉,当地绷紧“稳粮弦”,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与此同时,晚稻浸种、播种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开展,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基础,筑牢乡村振兴“硬支撑”。
“惠农政策”
让农民种粮有劲头
日前,记者走进高莲村莲塘坝千亩稻田种植区,犹如置身于一幅色彩斑斓的田园油画中,1800多亩稻田满目金黄,稻浪随风翻滚,收割机在田野里来回穿梭,农民们站在田埂旁,将一袋袋收割好的稻谷绑好归仓。
村民陈锦发家的6亩水稻已全部收割完,他说帮扶单位仁化县检察院和当地村干部都对自己提供了很多帮助,“春季缺水时,帮忙买抽水泵、修水渠,保障了春耕灌溉,今年的水稻产量比往年更好”。
连日来,在扶溪镇鸭稻共作示范生产基地,早稻陆续成熟进入收获期,田畴沃野遍地金黄,收割机在田间“隆隆”作响。紫岭村村民谭大哥把一袋袋饱满的稻谷装运上车,脸上掩不住喜悦,他说政府出台了鼓励种粮的好政策,大家种粮积极性都很高。
今年来,仁化县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工作,出台粮食生产奖补方案,鼓励集中连片流转耕地种植水稻,对流转耕地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超过20亩的主体给予一定的奖励支持,并引进水稻生产全程托管服务,从水稻直播到无人机飞防、收割烘干、销售,解决种植大户的后顾之忧。目前,全县已发展相对集中连片种植水稻、玉米逾6000亩。
同时,仁化县还积极申请上级专项资金,建设3000亩新增早稻项目,保质保量供应种子、化肥等农资,打造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开展了“双季稻+绿肥”轮作种植面积2000亩,有效提升了土壤肥力。
为确保水稻颗粒归仓、购销通畅,仁化县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种粮大户)”生产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做好水稻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服务,让农民切实享受种粮效益,带动千家万户开展粮食生产,今年早稻种植面积逾5万亩,乡间田野处处是丰收景象。
“技术兴粮”
促进粮食增产增收
“我们已经开始晚稻育秧了,近期正在为1000多亩稻田育秧,早稻收割后马上进行犁耙田,准备移栽晚稻。”扶溪镇紫岭村种植大户邓瑞庭说。在他的工厂化育秧示范基地,一批批水稻秧苗已抽出嫩绿的叶片,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新一批的育秧作业,抢栽晚稻。
据了解,工厂化育秧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基础和水稻机械化插秧的主要环节,也是仁化县实施“技术兴粮”的重要举措之一。
“水稻种植不再依靠老一套,基地已经实现育秧、插秧、植保、收割、烘干等全程机械化生产,减轻了劳动强度,农业生产效率也大幅提升。”邓瑞庭说。
以作为省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为契机,仁化县大力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在扶溪镇、丹霞街道等区域建成了现代农机作业服务千亩示范基地。目前,全县机耕率约98.7%,机收率约95%。
为强化技术支持,仁化县还与省、市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把科技特派员请进来,在扶溪镇等地建立水稻产学研基地,设立了水稻标准示范田,提升粮食生产技术,并且创新构建“省、市、县、镇”四级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组织农技人员分赴田间地头提供水稻种植全程技术指导。
同时,当地还积极推进“技术兴粮”工程落地,今年在黄坑镇建成“再生稻、旱直播”示范基地1400亩,集中示范推广“再生稻、旱直播”技术,可实现连片稻田一次耕种,收获两季稻谷,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促进粮食增产增收。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张文
通讯员谭玉玲肖晓珍吴颂丹邱其聪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