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归小伙用高科技回乡种地 意在创造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产经 来源:齐鲁网 2020-06-23 15:51:17

生产线上的胡萝卜,通过智能化分拣机器人360°镜面扫描,可快速按照国际标准对果蔬的大小、果形、颜色、缺陷进行自动品质分级。颜值高的胡箩卜装箱出口销售,颜值低的可以进行再加工……日前,闪电新闻记者来到位于青岛莱西市店埠镇的青岛有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看到了这样一台给胡萝卜“照CT”的智能化分拣机器人。机器人的创始人就是31岁的小伙子耿琪超。“一名工人一天顶多可以捡2吨胡萝卜,而一台机器人一天可以分拣60吨胡萝卜,能顶上30名工人的工作量。”耿琪超告诉记者。

农业的未来在于智能化,只有不断地科技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大效益。莱西市“海归”青年耿琪超,将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带回家乡,让农业插上了智慧的翅膀。1989年出生的耿琪超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莱西人,2013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专业,在留学期间,耿琪超接触到了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亲身经历了美国农庄从播种到收货的自动化与机械化后,他觉得有必要将这种先进的农业形式带回自己的家乡。

耿琪超学成归国后,回到了家乡,在农业领域进行创业,成为一名“新农人”。创建了青岛有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事农产品保鲜速冻加工出口、农业智能装备研发。

他成功申请了青岛市农业智能软件专家工作站,吸引了数位教授与博士入驻,先后研发出胡萝卜智能分选机和洋葱智能无损剥皮机,大大提高了农产品加工效率。其中,测土配方专家、物联网智能温室、农产品安全追溯、病虫害诊断等系统也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记者在其园区现代物联网玻璃温室大棚和种苗繁育中心看到,这里培育出的白菜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2019年该公司出口额达到3亿元以上。公司品牌“店埠胡萝卜”2010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1年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连续三届入选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公司带动周边农户2000余户,种植5万余亩的胡萝卜,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有效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

针对人工分选胡萝卜效率低、质量差,无法满足外贸行业对胡萝卜的分选要求等问题,耿琪超带领团队历时五年研发出基于机器视觉的农产品智能化分拣机器人系列生产线。项目产品经专家鉴定,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单条分选线节省人工30-40人,每个采摘季单线节省劳务费用上百万元。

几年间,耿琪超共带领着他的团队先后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0多项,公开10多项。与此同时,这些产品技术的应用,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增收增产,并为数十名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一线研发实践岗位,带动周边农民,大学生及失业者就业200多人。

科技技术为农业插上了智慧的翅膀,疫情防控期间,耿琪超和他的队员仅用2名工作人员就繁育了500万株蔬菜苗。2014年起,耿琪超领导公司在莱西市店埠镇牵头建设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园区内累计建立了4万余平米的现代物联网玻璃温室、园区技术中心和种苗繁育中心。现代化种苗繁育示范中心的建立不仅能保证蔬菜周年供应,抢占外地市场季节差价,更好地覆盖和服务周边万亩蔬菜基地,而且使全市蔬菜生产逐步走上外向型大规模的产业化之路,不断提高在外地的市场竞争力。

耿琪超向闪电新闻记者介绍,未来,他与团队也会进一步在种子研推,现代化种苗繁育,现代化组织培养,研发更加高效的先进的智能化设备。他的梦想是能够真正实现农业生产无人化,创造更有科技含量的,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标签: 胡萝卜 高科技 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