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器要率先走出“舒适区”

产经 来源:解放日报 2023-08-07 06:35:39


【资料图】

孵化器位于服务创业者的“最先一公里”,帮助创业者把一个个创业点子,变成产品,变成生意,变成一家家持续运行的企业。对生物种群而言,孵化是繁衍生息的关键环节。创业生态中的孵化器同样关键,他们是连接研发和产业化的重要一环,承担着促进科技创新转化和经济动能延续的重要职责。

国内孵化器行业已走过36个春秋,成果丰硕;上海拥有500多家孵化器、众创空间,规模庞大。然而,由于创业难度日益增加、科技转化任务日趋紧迫,孵化器行业的不足与积弊也加速显现。孵化器必须努力提高自身能级水平,冲破长期制约孵化成效提升的瓶颈,才能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新的贡献。

提高专业服务能力,或者说提升孵化能力,是其中最核心的问题。

很长时间里,一些从业者将孵化器简单理解为提供办公工位的场所,孵化服务就是租赁工位、办理注册、举办活动。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产业细分市场从“蓝海”变为“红海”,这些“浅服务”越来越难满足科技型创业企业需求。同时,一些孵化器的管理者不具备深厚产业背景和资源,也缺乏创业精神,不少从业者习惯在“舒适区”躺平,满足于依靠赚取“二房东”租金和政府补贴存活,而不愿通过专业服务获取市场回报,更不愿投入真金白银进行天使投资——这些都需要极高的水平,付出极其艰辛的努力。

有统计显示,上海约25%的孵化器是缺乏产业定位的“综合孵化器”。放眼全国,一流的孵化器往往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积极打造垂直上下游生态,按照市场规则服务企业,在服务中创造价值并获取回报。优秀的孵化器管理者可以提供有益的经验,能集聚人脉和资源,让创业者越过沟坎、避开误区、持续成长。同时,他们往往也是天使投资人,基于对创业团队的深入了解,有意愿也有能力提供天使投资,实现孵化器自身商业模式的完善。

在全球竞争加剧、科技自立自强迫在眉睫的当下,已经不容踌躇拖延,孵化器行业必须加快蜕变。3年前,北京率先启动改革,一改几十年来对孵化器的管理考评办法,重新筛选扶持标杆孵化器。尽管各地改革举措不尽相同,但一个关键点绕不开,那就是必须坚持产业视角,坚持结果导向,以孵化成效来评判孵化器水平,并以此作为政府补贴的指挥棒,倒逼行业改革。

据上海火炬众创孵化博物馆馆长范伟军分析,推进孵化器行业变革,要发挥政策引导力,推动孵化器扶持政策实现两个“转向”:其一,政府部门对孵化器的评判标准,应该从过去关注孵化面积、孵化过程,转化为关注孵化成效,指标包括毕业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孵企业知识产权数量、融资金额数量等等,让孵化器沉下心来提升孵化水平。其二,政府扶持资金分配方式,要从过去的平均主义做法,转向重点激励强者,推动优秀者做强做优,倒逼其他孵化器提升能级。

不仅如此,要大力发展专业孵化器,推动孵化模式优化升级。孵化器的商业模式正在改变,要积极推动上海的孵化器聚焦垂直产业赛道,明确清晰的产业定位,围绕硬科技优化孵化手段,以前沿技术成果转化端作为布局,通过搭建技术测试、中试平台等方式,加速企业成长,源源不断产生“毕业企业”。要大力鼓励孵化器叠加天使投资功能,进行持股孵化。毕竟,只有具备增值服务能力、对企业发展信心坚定的孵化器,才愿意拿出真金白银投资初创企业。

同时,要培养集聚优秀的孵化器管理者,为孵化器提质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上海本身拥有丰富的人才储备,关键在于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吸引科学家、企业高管、VC创业投资家、“海归”、多次创业者等各路人才投身孵化这一充满机遇、孕育希望、快速成长的行业,与创业者共同圆梦,发挥孵化器的独特作用,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隔阂壁垒。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