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7-10 16:45:32
癌症是需要防治的重大疾病,《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要将我国整体癌症的五年生存率提升15%。而肺癌是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癌症首位,如何降低肺癌死亡率,进一步提高肺癌5年生存率,成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一环。
(相关资料图)
早筛、早诊、早治是降低肺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指出肺癌高危因素包括:吸烟和被动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以及石棉、煤烟等职业暴露至少1年,并推荐50岁以上的人群具有以上高危因素便应该开始进行肺癌筛查,每年做1次的胸部低剂量螺旋CT。
然而,我国整体癌症发病率近年来持续上升,加深了我国癌症实际负担的沉重。近日,在“鼓5人生”肺癌患者关爱公益项目上,辽宁省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宏旭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我国最新癌症数据公布显示中国肺癌的发病人数已经达到80万人次,死亡率达到70万人次,男性高发癌症首位为肺癌,在女性中肺癌发病率排第二位,但无论男女,肺癌都是导致癌症死亡的头号杀手。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精准诊断和靶向药物崭露头角,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等恶性肿瘤进入了精准诊断时代。对于患者而言,不用再恐惧肺癌,因为已有临床研究证实肺癌特别是早期(IB-IIIA期)肺癌患者的临床治愈不再遥不可及。因此,改善肺癌患者生存获益,不仅在于早筛、早诊及早治,也应依据“精准”原则给予患者个体化治疗。坚持关口前移,对公众特别是肺癌高危人群而言,要定期筛查警惕肺癌,并应依据“精准”原则给予患者个体化治疗。
“由于庞大的人群也导致了我国肿瘤治疗负担非常沉重。对于肺癌的治疗我们一定要提倡三个原则:第一个是分期治疗,第二个是规范化治疗,第三个是个体化标准化治疗。遵循这三个原则。”刘宏旭表示,我们期待更多创新疗法的出现,不断延长肺癌患者生命的长度,同时拓宽他们生命的宽度。
准确分类分期助力精准化、个体化治疗
肺癌是我国第一大癌种,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之首。目前,我们对抗癌症的武器越来越多,其中精准诊疗的快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跨越5年生存期,不仅延长了宝贵的生命,而且生存质量也获得了大幅提高。
由于肺癌分型复杂,准确的检测、诊断是开展治疗的基础。随着PET-CT、基因检测等手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选择摆在医生和患者面前,临床中如何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实现肺癌诊疗的精准化,刘宏旭分享了相关经验:肺癌要有精准的病因分类。
高危人群通常指经常暴露于危险因素环境下的人群,肺癌的高危因素相对较多,不同的病因类型也会决定不同的治疗方向。病因主要包括吸烟、环境污染因素、空气污染及遗传因素,还有既往肺部慢性疾病,比如慢性肺纤维化、肺气肿,甚至一些慢性炎症如肺结核等均可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吸烟是最常见的重要因素,吸烟时间越长、吸烟支数越多,所造成的肺功能损害就会越严重。如果每天吸烟20支,吸烟烟龄是20年,20×20=400,400被定为肺癌的吸烟指数。如果吸烟指数大于400,这类吸烟人群就属于肺癌高危人群。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也指出,肺癌高危因素包括:吸烟和被动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以及石棉、煤烟等职业暴露至少1年。
除了上述病因,如今遗传和心理健康降低也值得注意。某些患者在没有以上危险因素,没有家族遗传史,但自身心理健康或免疫系统受损,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成为高危因素。“综合来说,肺癌高危因素不一定是一个点,而是由系统综合的因素共同作用于不同个体身上的。”刘宏旭说。
第二,要有精准的临床分期。肺癌分成一、二、三、四期。肺癌的临床分期不同,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一二期肺癌,可以称为早中期肺癌,这类患者通常状况良好,可选择单纯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一般早期肺癌术后不需要做化疗等辅助治疗。
“微创手段包括胸腔镜下或机器人微创手术、微创肺叶切除,甚至更小单位的肺段切除、肺亚段切除、楔形切除等,达到根治性切除和器官保护的平衡。通过微创切除的手段,一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二期肺癌患者达到70%。”刘宏旭介绍。
三期肺癌要提倡综合治疗,通过系统治疗,缩小肿瘤降期,再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手术切除之后还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或放疗。至于四期晚期肺癌,常会伴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器官的转移,应以药物治疗、内科治疗为主。同时也应重视传统化疗,控制晚期肺癌病情的发展。在充分的全身治疗之后得到缓解的患者,还可以考虑局部治疗手段,进行精准放射治疗或者是进行姑息性的手术切除。
“药物治疗是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使患者有明显生存获益,而且副作用相对较小。”刘宏旭介绍,肺癌药物治疗包含精准靶向药物治疗和免疫药物治疗等,如常见驱动基因突变,EGFR基因突变,可以使用一代、三代TKI药物治疗。无论采用哪一种药物治疗癌症,都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有时候,也可以将不同药物进行联合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肺癌全病程管理仅有药物是不够的,还包括早筛早诊、精准诊断、随访、患者教育、互联网医疗等各个方面支撑,需要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支持服务和管理,将全病程管理所需要的每个环节都打通。
肺癌需早筛早治,精准检测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要提高15%。肺癌的防控和规范治疗引起了临床、政府、企业等各界的重视,开展各种行动来实现纲要目标。国家卫健委也提出,在2023-2025年在全国集中开展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全国性活动。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背景下,帮助肺癌患者实现跨越五年长生存,推动防、筛、诊、治、康全方位高质量发展,需要来自政府、行业、医院、企业、患者社群等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
来自辽宁抚顺的肺癌患者王长武(化名)分享了自己的抗癌经历,希望以亲身经历给与同样在抗癌路上的“战友们”以鼓励:“我是一名抗癌三年的癌友,在抗癌路上也经历过挣扎与苦楚,但家人的支持、医生的关怀与自己坚定的信念让我走到了今天。我想告诉病友们:对待癌症要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保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生活和合理的饮食习惯,积极配合主治医生治疗,一定能够战胜病魔,迎来下一个五年、十年……”
辽宁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朴浩哲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就医体验体现在方方面面,一方面,要提高诊疗能力和水平,学科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还要重视人文关怀,可以在区域内率先开展预约诊疗、现场挂号、床旁结算等工作。
众所周知,肺癌死亡率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肺癌具有较强的隐匿性,大多数肺癌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有效的筛查可以更早地发现肺癌,使患者在无相关症状时,及时发现病灶,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从而降低肺癌的死亡率。肺癌规范化诊疗始于科学的检测,之后才有精准用药。
因此,科学的检测不仅是保障患者疗效的基础,也是当前临床专家的主流共识。目前临床对于肺癌早筛的手段有很多,如低剂量螺旋CT等。同时,随着肺癌诊疗进入精准时代,人工智能通过借助大数据和建立预测模型的手段完成辅助诊断,也极大助力了早期肺癌的诊断升级。
刘宏旭建议,对于健康人群,特别是45岁以上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常规体检后再加一次防癌体检。而中老年、有家族史或有吸烟等不良嗜好、长期接触烟灰或油烟、有慢性肺病或肺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尤其需重视肺癌的早期筛查,需每隔半年做特定肿瘤项目的筛查,这是发现早期癌症、癌症前期病变的最佳方法。
除常规体检外,对肺癌筛查极为有效的一个项目是低剂量的螺旋CT薄层扫描。由于肺肿瘤的形成需要过程,期间肺肿瘤逐渐生成变大,而薄层CT可以更早的发现5mm甚至更小的病变,可帮助患者、医生及时定位、观察病灶,在疾病中短期内更可以明确的评估肺癌性质,从而采取妥善的治疗措施。
“在体检时尽量不要去做单纯的胸部X光片。”刘宏旭提醒,胸部X光片是一个重叠影像,一照以后前后重叠在一起,一些重叠影很可能会把早期小结节,因为重叠原因导致它在隐蔽位置不被发现,所以可能在单位体检完以后觉得挺好,年年体检都没事,但依旧发现有问题,而一发现就已是晚期了。
据公开信息,目前也有相关医疗健康患者关爱项目和组织向患者提供关爱,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由此鼓励更多患者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接受精准的临床治疗。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副秘书长崔晓英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举办此类肺癌患者关爱公益项目一方面是想要联动社会各界,包括像公益机构、爱心企业、医院、患者组织,大家联动起来去探讨怎么更好的鼓舞肺癌患者。“另外,对他们救助帮扶的形式,有科普教育、疾病诊疗知识传递,像精神鼓舞,每年的表现形式不同,像话剧或者是微电影,多种形式的影像资料或者文字资料出来,这样形成合力,就是一个全方位的对于他们的支持。”
肺癌并不可怕,只要科学认知,早期发现,规范治疗,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患者们都可以带瘤生存,不再“谈癌色变”。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上一篇:出口量今年有望突破百万大关 中国车企加速抢滩拉美市场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