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来源:第一财经 2023-06-20 14:42:02
决口不提AI的库克与忙着
打造AI高地的省长和市长们
或许是带着一丝执拗,库克在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 23)绝口不提元宇宙和人工智能。反倒是他的友商不太淡定,有人说Vision Pro“没有实质性突破”,有人亦评论道“不如买袋蘑菇”。理解这种评论,一定要把握住“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的基本原则。不管承不承认,Vision Pro已经在真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入口之争上抢先了一步。
(资料图片)
5月以来,国内规划的AI高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北京先后印发了《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和《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不甘其后,出台了《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成都略显谨慎,发布了《成都市关于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与这些“高地”遥相呼应的,是纷纷上马、落地的大模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已发布79个,14个省市/地区都在开展大模型研发,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广东,其中北京38个大模型,广东20个大模型。
如此看来,不论国内哪个城市或者地区,若想建成世界人工智能高地,都免不了先要在国内卷一番,冲出国门的难度直逼国足冲出亚洲。
全球只有一个硅谷,是因为硅谷人才密集、资本密集,拥有全美乃至全球最好的社会服务体系和营商环境。但是这样的高地,目前国内已经规划了好几个。
除了数量,再看速度。OpenAI成立于2015年,直到2022年11月底才迎来首秀。但是按照北京市的工作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何时休?
上一个享受这种待遇的,还是元宇宙。再往前看是芯片,当年省均一家芯片公司是标配。再往前看呢?人工智能示范区、大数据示范区曾经此起彼伏。
在谈到ChatGPT时,任正非称:人工智能在中国发展不可能很快,因为它需要大量的数学家、大量的超级计算机。对于这些,中国还属于一个处于科技起步的国家。对此,任正非也给出一些建议,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加大基础学科的建设,培养大量的数学家、物理学家。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人才的培养、科技的进步不能指望万丈高楼平地起,唯有依靠“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执着,以及久久为功的工匠精神,才能够把创新的地基打得扎实。
分裂的从业者
大模型是大算力、大算法和大数据的集成,如OpenAI也是长期高投入才获得初步的产业落地能力。让一家企业研发十年投入巨大,但是面临着一个评估上市的不确定性,试问谁能坚持?
如何提振企业家的信心?或许只需要获得企业家的信任。
知不可乎骤得,而来者犹可追
如同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走一点弯路、尝一点苦头。面对新的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人人都是小学生。对待所有的从业者,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予以包容、给予一定的试错空间。最可怕的不是犯错,而是我们没有吸取过去的教训。
知不可乎骤得,而来者犹可追。面向未来的AI发展,我们能够做什么呢?
我想一是要有制度自信,对于大模型这种系统性工程,新型举国体制是行之有效的组织模式。应该在全国重点发展一到两个通用人工智能底座,各地结合地方特点做垂直应用的“小模型”。
二是全国重点发展一到两个大模型不是说只发一到两张大模型牌照,保障行业的竞争性和市场活力是营造创新生态的关键。
三是不要只盯着大模型,只看到Transformer,要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技术路线,还有没有与之互补的技术或产品能够实现突破,要突破跟随者心态、加强前瞻性规划,保留未来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可能性。
四是要保证政策的稳定性,通过稳定的政策形成市场主体稳定的预期。政策的调整要经过社会各界充分讨论,当政策发生变化时要给市场主体留出充足的调整期。
五是人才与基础研发永远是重中之重。人才怎么评价?科研如何引导?教育如何改革?或许这才是未来打造各种“高地”的关键。
(孙毅系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