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市场回暖 短久期资产成新宠

产经 来源:中国经营网 2023-05-13 05:42:49

黄金、保险、大额存单……进入2023年二季度的理财市场,尽管银行理财净值波动趋缓,但投资者对稳健型资产的“追逐”热情依然不减。银行理财产品相关数据显示,受供需影响,4月全市场新发理财产品环比减少400余款,短久期、高流动性资产配置需求持续增加。

与此同时,随着商业预期不断好转,4月以来理财机构发行产品的风险偏好出现转变,4 月发行的产品风险等级pr3 产品占比7.32%,风险偏好小幅上升。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二季度伴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市场信心的修复,权益市场有望开启震荡向上的上升行情,理财机构也在加快权益资产的投资布局步伐,增加权益配置,增厚产品收益。


(相关资料图)

收益表现趋稳

“五一”小长假的旅游热潮渐渐冷却,投资者购买“黄金”的热情却依然高涨。

在广州步行街的一家黄金门店里,一位下单了两件黄金饰品的黄女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她从年前开始就陆续购买黄金,除了黄金配饰,还配置了一点纸黄金资产,尤其最近两个月内,跟黄金相关的金融资产和实物产品,增购金额也将近10万元了。

“现在不敢买房,理财产品因为收益低也不敢买。相比之下,这段时间黄金避险和升值价值都不错,金价到现在已经涨到2000美元左右了,而且央行每个月都在增持黄金,跟着央行的步调走总没有错的。”黄女士如是表述。

某股份银行私行客户赵先生也透露,最近他也购买了两只挂钩黄金资产的基金份额。在赵先生看来,2022年以来黄金价格一直在涨,跟黄金挂钩的基金、期货、ETF等金融资产总体波动性也比较小。“我在股债配置组合中提高了黄金资产的占比,整体业绩表现都比较不错。”

增配黄金资产的同时,一些保险产品、大额存单、短期限现金管理产品等,在个人投资者资产配置名单中的排名也一直居高不下。

某股份银行广州分行理财业务经理也表示,现在大额存单利率都降到3%左右了,但依然有不少客户抢不到。因此,不少客户转而来问保险产品,主要是为了锁定长期收益。“虽然现在‘黑天鹅’事件没有去年那么严重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净值波动也相对稳定了,但客户普遍还存在惧怕心理,要走出来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我们近期销售的产品,也是以收益稳健的低波动产品居多。”

进入二季度以来,银行理财市场收益表现趋于平稳,但新发产品、认购规模仍持续低迷。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4月全市场开放式产品新发数量环比增加18款,封闭式产品新发数量环比减少443款。可见,理财产品整体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封闭式产品发行量萎缩。

普益标准研究员李霞认为,2月和3月封闭式产品新发数量均环比增加,对4月产品发行形成了压力,因此4月发行量有所放缓,此为短期正常现象。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方瑞新也指出,2023年4月全市场共新发了2434款理财产品,环比减少425款,主要受供需影响。“在供给端,宏观经济复苏尚在途中,理财产品破净率连续4个月下行至较低水平,收益预期较为稳定,但理财产品新发受制于预定发行计划、内外审核备案进度、底层资产投资节奏等,可能存在一定迟滞;在需求端,财富管理市场预期尚未完全恢复,部分投资者持币观望,风险偏好较低是导致理财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方瑞新如上表述。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投资者对低风险偏好产品的配置需求,短期内很难明显改变。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银行理财投资者本身风险承受能力就普遍偏低,经历过2022年的理财“破净”潮之后,对产品的稳定性更加看重,所以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尤其注意产品的风险因素。

刘银平进一步强调,为了稳定产品净值,从2022年年末开始,理财公司也采取了系列举措应对,如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下降、对部分封闭式产品采用混合估值法调整、阶段性降低费率向投资者让利等。

短久期资产配置提升

风险偏好普遍下行的背景下,投资者对配置短久期资产(如货币市场类资产)的产品需求仍在上升。

据普益标准研究员董翠华介绍,理财公司新发产品中,对短久期资产的配置比例有所提升。而从理财公司所有存续产品的资产配置情况来看,2022年四季度和2023年一季度,短久期资产的配置比例较此前也有明显提升。

惠誉博华金融机构部副总监王逸夫也表示,从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久期来看,高流动性资产占比提升,利率债相较于信用债久期缩短情况更为明显。

董翠华认为,提升短久期资产配置比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部分资产的可变现能力,在市场行情不佳时可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赎回。

在王逸夫看来,理财净值化转型带来的净值波动使投资者在配置策略上趋于保守。例如,2022年下半年债市负反馈引发第二次银行理财产品赎回潮,机构大量抛售债券、增持高流动性资产以应对赎回压力。此外,增配高流动性资产,也是为了匹配现金管理产品新规对提升流动性、降低产品久期的整改要求。

方瑞新也强调,目前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其关注重点更多在于稳定收益部分,对于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偏好更高,对于理财产品期限也偏好中短期。

“但长期来看,随着国家对经济的修复力度不断加深,商业预期也在不断好转,权益市场将大有可为,REITs、养老等主题或将重点布局。随着法规政策体系的日趋完善,理财公司以固收为核心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将更加多元和开放。”方瑞新表示。

普益标准数据统计,2023年4月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相对较少,合计仅有7款。在业绩比较基准方面,权益类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较高,达4.78%,环比下跌0.97个百分点。

普益标准研究员王杰指出,自2022年11月以来,投资者风险偏好趋于下行,结合权益类、混合类产品的规模趋势来看,银行理财权益类资产配置迎来阶段性降温。“存续‘固收+’类产品的配置风格延续,仍以稳健固收类资产打底,适度增配权益类、衍生品类资产,主要面向风险承受能力略高的投资者。”

但在刘银平看来,理财公司仍然看重权益类市场,加大对上市公司的调研力度,提升自身投研水平及资管能力,如果后期市场回暖,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也会逐渐上升。

普益标准研究员杨国忠也指出,目前已有一些理财公司认为银行理财应当拉开与公募基金的差距,通过强化固定收益市场研究和资产配置,提供更稳健和确定更强的收益。同时,以权益类资产作为辅助,从而进行差异化竞争。

王逸夫也表示,当前理财公司对于权益投资仍处于初步尝试阶段,对于仓位控制十分谨慎,从长期来看,随着非标资产供给压降,非标资产对理财产品的增厚收益贡献逐渐降低,通过权益投资增厚收益是未来大势。

实际上,进入二季度以来,理财公司对权益资产的配置关注度也在明显回温。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5月11日,25家银行系理财公司发起调研近1800次,其中招银理财、兴银理财调研次数均超过200次。

同时,随着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趋缓,投资者对资产配置的风险偏好也开始出现小幅回升。中信建投在最新研报中披露,4 月发行的产品风险等级全部为 pr3 及以下,pr3 产品占比 7.32%,风险偏好小幅上升。

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回升,进一步驱动理财公司在权益类产品的布局步伐。中国银行在近日发布《个人金融全球资产配置策略季报》(以下简称“《季报》”)中也认为,权益投资即将开启年内升势。

《季报》强调,经过2月份以来的震荡夯实,二季度伴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市场信心的修复,权益市场有望开启震荡向上的上升行情,建议尚未配足权益资产的投资者要逢低尽快配足,享受相对低位配置权益的收益。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