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微资讯!券商争相加码 场外衍生品业务

产经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23-04-20 05:49:48

随着上市券商2022年年报的出炉,不少一二级交易商也在其中披露了场外衍生品业务最新发展状况,包括国泰君安、中金公司、东方证券等券商都在年报中对该业务“报喜”。


【资料图】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泛自营业务收入对券商业绩的影响与日俱增,随着金融衍生品品种持续扩容,以场外衍生品为代表的非方向性投资日益成为证券业重要发展方向,不少券商在年报中也提到将对该业务不断加注。

衍生品业务贡献稳定收益

近期,上市券商2022年年报陆续披露,不少券商披露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发展状况让人眼前一亮。

例如,国泰君安年报显示,2022年,权益类场外衍生品累计新增名义本金4679.82亿元、增长20.3%;期末存续名义本金余额1569.5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

中金公司持有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对冲持仓为1091.46亿元,占交易性金融资产总额的40.51%。中信证券境内外场外衍生品业务规模都保持增长,其中境内日均名义本金增长13%,境外合约成交总额增长5%。

广发证券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持续大力加强团队及系统建设,不断提升产品创设策略创新及交易销售能力;通过开展收益互换、场外期权等业务,持续为机构客户提供以场外衍生品为载体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解决方案。2022年公司柜台市场新发产品数量15110只,新发产品规模4055.26亿元。

除了一级交易商以外,不少二级交易商的业务增长也可圈可点。

东方证券年报显示,公司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打造东方金衍业务品牌。截至2022年末,公司场外期权交易规模达1032.96亿元,增长53%;收益互换交易规模达187.58亿元,是2021年同期的8.5倍。

国联证券年报也提到,2022年公司场外期权和收益互换存续名义本金及客户数量稳健增长。根据中证协2022年公布的证券公司基于柜台与机构客户对手方交易业务收入情况,公司位列行业第10。

广发证券研报认为,非方向性的资产配置能力成为券商2022年业绩的胜负手之一。尤其在场外衍生品业务中,券商通过为交易对手提供资本中介和风险对冲,能够规避单边下行与底部震荡的市场风险。

加码衍生品业务

自2018年起规范化健康发展以来,场外衍生品业务在经历了数年的持续爆发后,在2022年呈现平缓发展趋势。

截至目前,全市场共有44家券商是场外期权交易商,其中一级交易商8家,二级交易商36家。从整个市场规模来看,根据中证报价公司数据,2022年证券公司场外衍生品累计新增名义本金8.31万亿元,同比下降1.13%;期末存量名义本金为2.09万亿元,同比增长3.48%。

记者梳理发现,展望2023年,不少券商在年报中表态将积极推进场外衍生品业务。

申万宏源表示,公司将继续提升产品、定价、交易等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场内外衍生品交易及产品创设的一体化平台,持续利用衍生品为市场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财富管理及资产配置工具。进一步加强衍生品业务人才团队建设,协同公司综合业务发展。

中信证券表示,今年股权衍生品业务将继续完善产品供给和服务生态,不断提高交易和定价能力,加强国际区域布局,打造国际化综合业务平台。

国联证券称,未来公司将积极争取股票期权做市及上市证券做市交易业务资格等各类交易牌照,不断提升各类交易工具和产品的生产能力和报价能力,同时加强销售体系建设和产品铺设。

“场外衍生品业务中,券商通过为交易对手提供风险对冲和资本中介,规避了单边下行与底部震荡的市场风险,成为各券商未来的重点发力业务。在2022年场外衍生品市场规模整体停滞的情况下,券商同业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场外衍生品属于重资本业务,这对券商的风控指标提出了考验,迫使其融资扩表,增加资本金。”华宝证券分析师李亭函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还有部分券商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了调整,重点对衍生品业务进行重新梳理。比如,广发证券在2月下旬通过了对公司衍生品业务整合的议案,将权益及衍生品投资部更名为“权益投资部”;柜台交易市场部更名为“股权衍生品业务部”。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上一篇:

下一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