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来源:第一财经 2023-03-26 17:36:55
3月以来,中国车市价格战愈演愈烈,但以价换量并没有和往年一样,成为灵丹妙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1日~19日,乘用车市场零售70.0万辆,同比去年下降8%,较上月同期下降4%;今年以来累计零售337.9万辆,同比下降18%。在近40家车企加入价格战之后,车市并未出现明显的上行。
“3月份如此‘惨烈’的价格战形势是出人意料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继续上升的趋势不会改变。”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大通董事长蓝青松在近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蓝青松认为,今年前3月,由于去年年底透支消费、春节提前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燃油汽车,或多或少都产生了同比下降的态势,但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的整体趋势并未改变。同时,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行,带动新能源汽车成本下降,也帮助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
实际上,今年以来车市总量并未出现明显的扩大,甚至有小幅下滑。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的情况下,燃油汽车承压更大。此外今年7月,国内将切换国六B排放标准。对于燃油车企业来讲,其库存量比重会相应增大,“价格战”将成为燃油车企业减少库存的重要方式。
但业内普遍认为,降价潮不可持续。近期,中汽协发文表示,降价的炒作应尽快降温,使行业回归正常运行状态,确保全年行业健康平稳发展。
蓝青松告诉记者,尽管车市内卷严重,但国内车市依旧存在结构性的机会,多人出行、旅游、网约车等相关市场正快速恢复。而多人出行,恰恰是上汽大通目前主销的领域。
近日,上汽大通迎来第100万辆整车“大家MIFA9”下线,这正是上汽大通面向多人出行领域推出的全尺寸纯电MPV.同日,上汽大通还公布了新能源品牌MIFA的中文名“大家”,并发布多款家庭多人出行新产品,包括大家 MIFA9露营车、新途 V70、2023年新款V100房车系列、旅行家EV90、以及V90“宜动生活家”定制版等车型。
同时,对新能源车领域,上汽大通依然看好。“在电动化的渗透率上,我们自成立以来便不断在电动化、新能源领域进行深耕布局,得益于多年来技术的积累、团队的积累以及用户和产品的积累,截止到去年,我们的新能源车自身对自身的渗透率达到了16.8%。”蓝青松坦言,“上汽大通就是这样一个跨界车企,我们的目标是尽快做到20%-25%的新能源车渗透率。” 在去年全新新能源品牌“大家MIFA”推出之前,上汽大通已提出ALL3 ROADMAP路线图,推动“全能源、全平台、全市场”的全领域新能源战略布局。
“面对这种充满挑战的、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现在各大企业都卷起来了。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上汽大通的策略还是要抓海外市场,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前提下,进一步去进击海外市场。”蓝青松表示,抓住国内结构性市场外,海外市场内卷远不及国内,是车企突围的另一个方向。
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数量创下历史新高。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54.4%,达到311.1万辆。包括蔚来、小鹏、比亚迪等车企均在2022年前后布局海外市场,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迅猛的欧洲,已成为众多国内车企竞相进入的区域市场。
上汽大通是较早进入欧洲市场,并在海外进行全体系布局的中国车企之一。根据上汽大通方面披露的数据,在其累计100万辆的销量中,有25%来自于海外市场。目前,上汽大通已布局全球六大洲73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澳新、墨西哥、南美、欧洲、中东五大“万辆级市场”。
“包括英国以及欧洲大陆众多国家,通过直营、直销等模式,在多方面进行加强,把区域做得更细一点。然后是德国市场,本来我们觉得德国市场很难,但现在发现德国市场机会也不小,也有比较大的订单量。我们的高端纯电MPV 大家 MIFA9和纯电皮卡T90 EV等车型,在德国汉诺威车展上市以后,也逐渐打开了我们在德国的市场发展空间。另外是法国和意大利市场,还有西班牙和葡萄牙市场,都是我们要重点抓的海外市场。”蓝青松说到,在欧洲市场,2022年上汽大通销量为1.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80%。其T90 EV、EV30、EV90在欧洲部分国家获得细分市场市占率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军欧洲市场时,国内车企选择了多种路线。此前多家中国车企通过单纯贸易的形式,将车批售给当地代理商,并未在欧洲建立起完善的服务体系;近年来,包括小鹏汽车、比亚迪等车企,选择和欧洲经销商集团合作,并在欧洲建立相应公司实体,提供售后等服务;而蔚来等品牌,则选择在欧洲直营,复制国内的服务体系。
某国内车企的欧洲市场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近两年是中国车企进入欧洲的窗口期,但相关公司应坚持长期主义,在欧洲建立起完善的售前、售后体系,提升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的口碑。
据悉,今年上汽大通将在欧洲布局直营直销的模式,精耕细作欧洲市场,提升品牌形象与服务能力。“随着用户口碑、市场经验的积累,我们的海外发展空间依旧将会是比较大的,所以这是我们首先要重点抓的市场。”蓝青松说到。
“目前国内乘用车市场内卷严重,但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车企需要寻找到新的突破口,来保证良性的运营。避开国内的红海细分市场以及突破到海外市场,是两个有效的选择。”国内某车企管理层人士向记者表示。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