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观焦点:央国企奔赴内蒙古绿氢产业 千亿投资陆续落地、明年密集投产

产经 来源:澎湃新闻 2023-03-19 05:43:54

煤炭及风光资源丰富的内蒙古,近年来氢能产业投资持续领跑全国。据澎湃新闻梳理统计,今明两年是内蒙古风光制氢项目开工和投产的大年。截至目前,全区已获批的31个绿氢项目合计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

不久前,全球最大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中石化内蒙古鄂尔多斯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包括风能及光伏发电、输变电、电解水制氢、储氢、输氢五部分,总投资约57亿元,投产后年制绿氢3万吨。澎湃新闻注意到,该项目将分两期实施,项目二期的预计投产时间为2024年6月。除此之外,中石化还将开发规模更大的乌兰察布10万吨年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


【资料图】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此前发布的通知,中石化乌兰察布项目新能源建设规模254.6万千瓦(其中风电174.2万千瓦、光伏80.4万千瓦),制氢能力10万吨/年,氢气将通过长输管道送至燕山石化。计划总投资205亿元,开工时间预计为2023年12月,投产时间2027年6月。上述两个项目的投资业主均为中石化新星内蒙古绿氢新能源公司。

内蒙古日报消息称,2023年将是内蒙古绿氢的发展元年,全区已经批准的31个项目共52万吨产能,今年将全面开工并形成产能2万吨左右,向绿氢产业大区迈出第一步。

氢本身无色无味,但为了区分不同生产来源的清洁程度,可按照碳强度由高到底标注出灰氢、蓝氢和绿氢。灰氢(由化石燃料制造的高碳氢)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但用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成的绿氢在全球范围内最受政策推崇。

内蒙古的风光资源全国第一,发展绿氢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作为对比的是,国家层面出台的氢能产业顶层设计《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提出目标,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仅内蒙古的规划就将超过该数字——内蒙古去年明确,2023年实现年产绿氢7.2万吨,规划到2025年,绿氢供给能力达到50万吨,氢能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内蒙古太阳能行业协会数据显示,31个风光制氢项目合计配置新能源1315.25万千瓦:2021年7月发布优选后的7个并网型项目,配套光伏185万千瓦,风电36.95万千瓦,储能13.5万千瓦时,制氢能力6.69万吨/年;2022年9月29日发布7个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配套光伏43.5万千瓦,风电124万千瓦,制氢能力62990.5吨/年;2022年12月22日,批复中石化新星公司两个风光制氢项目,配套光伏80.4万千瓦,风电214.2万千瓦,储氢21.6万吨,年制氢能力12万吨;2023年1月发布15个风光制氢项目,其中4个离网、11个并网,配套光伏158万千瓦,风电473.2万千瓦,年制氢能力28.2万吨。

据澎湃新闻统计,从项目类型看,依托风光资源制氢与合成氨、甲醇等化工一体化项目是内蒙古氢能投资的热点。区域分布上,落地鄂尔多斯的项目数最多。

从项目业主看,能源央企是内蒙古风光制氢一体化基地的绝对主力。中石化的制氢产能规划最大,中石油、国家能源集团、中核、中煤规划的绿氢项目年制氢能力达到2万吨以上,华能、华电、大唐、国电投、三峡、中广核、中能建、中电建均有具体项目已开工或将要开工。京能、深圳能源、申能等地方能源国企,亦有体量可观的布局。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已披露的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清单中,超过20个项目的计划开工时间为2023年,其中大部分的计划投产时间在2024年。

对于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明确要求,风光项目和制氢项目需同步投产,且需通过盟市能源主管部门组织的综合验收后方可并网投产,严禁只建设风光项目,制氢项目不投产。

除了制氢端,内蒙古还将建多条“氢能走廊”。

去年12月,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与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中太(苏州)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合作共建乌海至呼和浩特输氢管道暨“内蒙古氢能走廊”项目。该项目拟建设我国压力最高、长度最长的氢气干线管道,以乌海蓝氢基地为起点,途经黄河几字弯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成后将是联通蒙东、蒙西的重要氢能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内蒙古氢能经济走廊的核心储运设施。

中石化旗下的石化油服(600871)承担了连接乌兰察布制氢项目和燕山石化之间的输氢管道工程。该公司去年9月在投资者问答平台称,已完成乌兰查布10万吨/年绿氢项目输送管道规划工作。该工程是氢能产业规划落地的重要支撑性项目,石化油服承担示范工程建设,同时在管道线路工程、设备选型、管道选材、不同等级地区划分适宜性、安全距离设置、运维阶段管理等方面承担相应工作。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上一篇:

下一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