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来源:经济日报 2023-02-19 06:33:29
2月15日晚间,中国东航、南方航空、中国国航、春秋航空、海航控股等客运航司相继披露1月份的运营情况。今年1月份,头部航司在运力投入、旅客周转量、客座率等关键指标上,实现全面回升,国内国际航线市场均呈现向好态势。
春运数据显示,自1月7日至2月15日,民航运输旅客5523万人次,日均客运量138万人次,比去年春运增长39%,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的76%。保障航班53.6万班,日均1.3万班,同比增长15%,恢复比例超过八成。平均客座率74%,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航班正常率96%,与去年持平,比疫情前提高16个百分点。
【资料图】
从各方面数据来看,民航业在这个春节摆脱了惨淡经营,取得了开门红。民航业至暗时刻是否已经过去,2023年能否打出翻身仗?
文旅消费需求的改善为民航业复苏创造了良好条件。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公布的数据,春节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0%,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73.1%。随着文旅消费信心的修复,将带动交通、餐饮、住宿、大消费等广泛领域更快复苏。
从单日旅客运输量看,1月27日(正月初六)达到179万人次,创下自2021年5月6日以来的行业单日新高。从机场方面看,旅客吞吐量恢复到2019年春运同期90%以上的有66个机场,其中54个机场恢复比例超过100%。从热门航线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三亚、成都等城市间航线需求旺盛,北京—三亚、广州—上海、深圳—成都等15个客运量排名靠前的航段客座率超过85%。单程机票均价接近千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9%。今年的民航春运可谓是量价齐升。
从历史上看,我国民航业曾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行业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长。
进入2023年,民航业盈利与否的关键还是看需求。消费者信心的修复将助推民航业逐步复苏。
除了需求之外,成本也是影响民航业盈利的关键因素。航空公司的营业成本主要由航油成本、航空器折旧和员工薪酬组成,三者合计占营业成本的比例在80%左右。其中,折旧和薪酬相对来说较为刚性和固定,航空油料成本则是可变成本,主要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波动较大。
国际原油市场经历了2022年的剧烈振荡,2023年逐步从断供的恐慌中走出,进入减量后的再平衡状态。俄乌冲突主导的地缘政治影响回落,风险溢价基本被挤出市场。但由于供应端脆弱,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面临衰退风险,需求恢复充满挑战,原油市场供需层面仍存在较多变化。2023年,国际原油市场将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因素。但总体来看,国际油价整体水平将明显低于2022年。
保障能力也是民航业在恢复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当前,民航恢复设施设备需要重新调试、保养,人员需要恢复培训,如果面临需求激增,保障系统没有准备好,有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的航班延误,欧美国家就曾出现类似问题。2022年6月,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就曾出现大面积航班取消、行李堆积等混乱情况,主要原因是夏季航班量大幅增长,而机场严重人手不足。对此,相关航空公司和部门要吸取经验,避免因为保障能力不足对民航市场复苏造成太多阻碍。
从今年春运期间的情况看,国内航班正常率高达96%。中国民航局对航空安全方面高度重视,研判安全形势、市场形势,制定了安全措施,为实现民航市场“开门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考虑到保障能力、人员轮换调配,以及实际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同时也结合国外一年来的开放经验,国际航空市场不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复苏,而会以稳步增长的节奏逐步恢复。预计到2023年暑运时,国内民航运输市场才可能恢复至疫情前体量。
此外,疫情未来发展形势尚不明确,这也是影响民航市场复苏的最大不确定因素。考虑到航空公司恢复运营,国际航班受到市场需求、运力安排、时刻协调、中外航空当局批复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航线恢复需要较长准备时间。此外,历经3年疫情影响,旅客跨国出行意愿或许仍需一段时间逐步恢复。总体来看,国内航空市场的恢复进度将快于国际航空市场。
当前,民航运输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我们对民航业盈利恢复应抱以更多信心。短期内航油成本或有所回落,人民币汇率或保持相对强势,国内民航业中长期供需关系将得到改善,民航业将迎来更好发展良机。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