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千年运河的美丽与乡愁

产经 来源:沧州日报 2022-04-25 09:23:40

大运河吴桥段蜿蜒曲折,流淌千年,坐落在大运河东岸的桑园镇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一馆一园、一步一景,独特的历史乡土气息,重新唤醒了人们的记忆和乡愁。

找寻——运河沧波千年事

72岁的孙秀芳是桑园镇的原住民,闲暇时,她经常会去大运河民俗文化展馆转一转。展馆里的每一件展品都是从运河沿岸人家收集而来。民俗展厅内,以前人们使用的生产、生活用具、文化用品和家居陈设等,还原了老一辈运河人的生活场景。民间珍宝厅的万皮衣、猫眼石、灰陶器等珍贵文物,展示了运河沿岸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这一切都唤起了老人孙秀芳的回忆。

孙秀芳摩挲着馆内墙壁上镶嵌的“运河瓷”感慨:“以往开船时会往河里扔瓷器,寓意‘碎碎’平安!”

历史已经久远,而一段时间的失修,让母亲河满目苍凉——垃圾遍地、杂草丛生、河堤坑洼、残垣断壁……运河人家羞于提起运河,曾经的乡愁渐行渐远。

为留住千年运河的美丽与乡愁,桑园镇党委政府不断强化组织保障,坚持保护优先、注重文化传承、挖掘运河文脉、找寻昔日乡愁。对大第九村大运河民俗文化展馆进行全面修缮,邀请县域内文艺工作者对运河沿线民俗、历史文化进行深入发掘、搜集,并撰写成集,延续运河文脉。

“这里以前是个渡口,往北几百米还有一个渡口,俩渡口中间还有一个炮台。”聊起运河上的老事儿,孙志强老人侃侃而谈。一直热心研究地方民俗文化的他,查资料、访老人,积累了十几万字的资料,正在着手为桑园镇的老堤写一本书。

吹暖——今日桥头万木春

李振华老人是运河上的常客。近年来,大运河的点滴变化他都看在眼里。垃圾、柴草、破建、丑建、违建、旧建荡然无存,白墙灰瓦、徽派装饰,老堤换新颜,风景美如画。最惹眼的是墙上的涂鸦,与别处不同,这里的艺术画面多是灰白色系,线条更加流畅突出,层次更加分明,给人三维立体的感官享受。

运河的新意也带给摄影师们创作热情。沿岸有一处废弃的水塔,以前破旧不堪,现在被整体涂鸦,瞬间成了时尚网红,吸引了大家的镜头。如今运河大堤上有戏曲班子,也有网红直播,俨然一个“说书场”。

成为网红的还有百亩高粱田和种植了菊花、苍术、金银花的多彩河滩,秋高气爽之时,缤纷的运河彩带尽收眼底,绘就了一幅迷人的生态画卷,沿岸的运河人家,在美丽风景中浪漫,在浓郁的乡愁中徜徉。

守护——唱响运河的恋歌

全面清理运河沿线垃圾杂草23678立方米,拆除沿线破建、丑建、违建、旧建23处、3426平方米,修缮围墙院落43处、硬化直通堤顶路胡同20余条、做好运河沿线14公里环境卫生保持。建设、修建第四、大辛两条鱼刺路、西街游园、北街游园,对大第八、小第八、第四村进行整体面貌提升……这些数字,背后是运河建设人数不清的汗水。

这些汗水,映照着党建红,透射出军人绿。运河沿线的3位“兵支书”与其他街村书记一同带领党员,勇担当、做表率、办实事、开新局,投身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西街党支部书记孙红旗把自家的祖宅拿出来为群众建游园小广场,带病做好迁坟工作,改善河堤环境;南街村党支部书记谢玉翔垫河堤、拆羊圈、修驿站、安路灯、种高粱;第四屯村党支部书记孙文杰修建村路、老桥、污水处理站,打造多彩河滩。他们用行动和成绩,完美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老兵精神,切实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这些汗水,涂抹了志愿红。更多的志愿者投入到大运河的环境保护中来。志愿者焦淑红每周都和伙伴们到运河边捡拾垃圾,宣传环保;骑行、徒步队伍在引领健康运动的同时维护着运河的环保;还有很多民俗、文艺爱好者也加入到爱河、护河队伍中来,用手中的笔墨,讲好运河故事,同绘运河乡愁。

(文章来源:沧州日报)

标签: 乡土气息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上一篇:

下一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