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来源:证券日报 2022-04-21 05:24:58
4月20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在“2022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表示,目前猪价已经出现触底反弹的迹象,农业农村部预计6月份生猪生产大概能够达到盈亏平衡点。
同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在国新办举行的“2022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三季度生猪养殖有望实现扭亏为盈,但是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生猪价格出现上涨趋势
从生产情况看,2021年,我国生猪生产已经恢复到常年水平,受生产惯性增长影响,2022年一季度,生猪出栏继续增加,但产能进一步优化。一季度出栏生猪1亿9566万头,同比增长14.1%。能繁母猪连续9个月向正常保有量回调。一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是4185万头,相当于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2.1%,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
从价格情况看,一季度生猪价格总体下行。2月份和3月份生猪养殖陷入了亏损。在清明假期,猪肉消费增加和市场调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猪肉供需有所改善。3月下旬,生猪价格结束16周连续下跌态势趋稳回升。4月19日,主产省生猪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2.85元,比3月18日的阶段低点回升了1.34元/公斤。但当前生猪养殖还没有扭亏为盈,3月份,每出栏一头生猪亏损327元,比2月份多亏了153元。期货方面,4月20日,生猪主力连续期货价格最高达到18440元/吨,已与去年8月份价位持平。
今年以来,国家已开展四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累计收储冻猪肉达15.8万吨。第五批收储工作即将于4月22日进行,此次收储挂牌竞价交易4万吨。国家发改委此前表示,如后续生猪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国家将持续开展收储工作,并指导地方抓紧收储,推动生猪价格尽快回归合理区间。
对于此次生猪价格上涨的原因,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郭刚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是情绪带动。进入2022年以来,养殖场持续亏损,亏损时间长金额较大,养殖场抵触心理严重,部分龙头企业限量提价;二是二次育肥增多。近一周二次育肥数量不断增加,部分产业客户看好7至8月份猪价,因此养殖场50至80公斤商品猪销量增多,出栏速度有所放缓;三是广东限调。自5月1日起,暂停广东省外屠宰用生猪调入。养殖场信心提振,南方提价出栏,带动北方惜售情绪。四是猪源环比减少。4月份猪源环比减少,且养殖场出栏计划顺畅,供应收紧;五是国家发改委或通过收储推动猪价回到合理水平。”
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第五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在即,短期内对于市场提振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部分地区生猪运输受阻和生猪养殖户对生猪限量提价推动价格上涨,然而生猪价格的后续发展,还是要看未来能否有持续的消费支撑。”
三季度猪企有望扭亏为盈
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近期公布的3月份生猪销售简报显示,多家公司生猪销量同比有明显上升,销售价格却呈现震荡下行趋势。其中,今年1至3月份,牧原股份共销售生猪1,381.7万头。其中,3月份销售生猪598.6万头;商品猪销售均价11.67元/公斤,比1至2月份下降5.74%。
新希望3月份销售生猪142.69万头,环比变动46.00%,同比变动67.10%;收入为16.94亿元,环比变动53.58%,同比变动-22.33%;商品猪销售均价11.64元/公斤,环比变动2.19%,同比变动-50.47%。
新希望表示,生猪销售收入环比上升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产能正常释放,仔猪投放力度增大。生猪销售收入和商品猪销售均价同比下降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市场行情导致猪价下行。
生猪价格的持续低迷对上市公司造成了一定冲击。罗牛山发布2022年一季度预告称,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2500万元至3500万元,同步下降155.80%至178.12%。公司表示,受公司生猪产能持续释放影响,生猪出栏量较上年同期增加,但因国内生猪市场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叠加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等影响,公司生猪板块利润较上年同期出现亏损。
“在新冠疫情之后,由于居民收入减少,加上鸡肉、鸡蛋等替代品的冲击,对于猪肉的采购积极性出现下降,所以在生猪养殖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且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业绩不振也是意料之中。”郭刚表示,“当前并未真正到生猪养殖行业的转折点,所以对于养殖企业来说,需要停止盲目地扩张回笼资金、放弃部分农户模式加强自有猪场的维护、提升存栏母猪的性能,调整养殖成本,规避猪价在成本线之下持续震荡带来的亏损。”
杨振海表示,“根据农业农村部专家团队预测,随着新生仔猪数高位回调,饲料成本高位回落等各种有利因素的不断积聚,三季度生猪养殖有望实现扭亏为盈,但是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希望广大养殖场户,既要坚定信心,不过度淘汰能繁母猪,又要顺势出栏肥猪,不盲目压栏。”
“应对当前的生猪产业形势,相关养殖企业生猪销售不要观望,保证生猪出栏活重在120公斤上下时及时出栏,保障现金流安全;鉴于当前饲料价格较高,建议企业在充分考虑营养和价格比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蛋白替代以及其他饲料原料替代,降低饲料成本。”朱增勇如是说。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